【博愛安媽咪育兒講堂】孩子感冒要不藥?
2016年剛開始,報紙的專欄探討2015年特別的醫藥新聞。
看到2015結束前的一則醫藥新聞,讓人心痛,於是上網查詢事件的由來。原來是一位兒科醫師將他三年前的一篇文章重新貼文,三年前這篇文章沒有引起注意,也許當時的資訊尚未像今日各類社群傳達得這麼的快速和即時。這位兒科醫師貼出一位三歲小女孩的藥單,小女孩因感冒被家長帶到耳鼻喉科診所,結果藥單上的第一種藥竟是兒科非特殊狀況不能用的強效抗生素,居然出現在一個只是感冒鼻竇炎的三歲孩子的藥單上?在現今訊息流傳迅速的時代,這位兒科醫師的擔憂終於被重視了。
記得之前也有護理同仁拿孩子藥單給我看,也是才三歲的小女孩,不過是感冒有黃鼻涕,沒有發燒活動力好食慾不錯,診所醫師(非兒科醫師)就開了加抗生素和幾種感冒藥,共7種?
不過大部分的家長還是出自對孩子的擔憂,有些家長因為孩子生病好幾天了,症狀都還沒好,於是請醫師開「強一點的藥」!或是問醫師,喉嚨發炎不用吃消炎藥嗎?感冒不吃藥可以嗎?
我經常到學校去參加兒童健康疾病的講座,健康觀念講完之後,家長們關切的仍然是「要不要吃藥」的問題。
於是在2015年最後一次的講座,我只做了三張簡報:
第一張、為何要吃藥?第二張、藥物的功能。孩子感冒到底要不要吃藥?
來兒科門診看診的小病童,最大宗的疾病不外乎是急性病症,例如「發燒」、「感冒」,再來是「拉肚子」。「發燒」的議題請參考之前已發表過的文章,而「感冒」,和「拉肚子」這兩種症狀,一大部分其實不見得需要特別的藥物治療,但需要照顧者有正確的照顧觀念,否則有時只是小病,但孩子卻被強灌了好多藥。
以拉肚子的症狀而言,在門診聽到太多的家長說:我知道拉肚子不能喝牛奶,可是孩子就吵著要喝啊!結果孩子邊喝牛奶邊拉肚子。感冒也一樣,往往是我這個當醫生的人在門診勸家長不需要一點症狀就給孩子一直吃藥,不開藥給小病人就得花時間衛教家長如何照顧孩子呼吸道的症狀,但是接受「不吃藥,不拿藥」觀念的家長真不多(不過這幾年持續的衛教,慢慢的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會配合了)。
孩子生病家長當然擔憂,常聽家長抱怨,孩子感冒都不會好,看了好幾次診,也吃了一陣子的藥,到底要吃藥吃到甚麼時候?只是許多症狀原本就不是靠藥物來「將疾病治療好」。而若是家中有上幼稚園的孩子,經常生病也不一定是「感冒沒有好」,有可能這星期是A病毒,才剛要好又被B病毒感染,但因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差不多,所以家長才會以為孩子「一直沒有好」,擔心是否孩子體弱多病,只好一直讓孩子吃藥,但心裡一樣有很多疑問「怎麼一直吃藥?」、「需要吃這麼多藥嗎?」
其實不少的孩子症狀都算輕微,有些是早上咳幾聲、有痰,但之後一整天沒什麼咳嗽;或是雖然有流鼻水,但孩子活動力不錯食慾也正常;又或者雖然孩子有咳嗽,但一整天咳幾聲而已,有點鼻塞,但孩子一樣吃好睡好,照樣玩。
當然每個孩子都是寶,不少家長特別是長輩聽不得孩子咳兩聲,或流一點鼻水,所以希望藉由藥物讓這些症狀消失。但心裡又有很多疑問「怎麼都沒有好,要一直吃藥?」、「需要吃這麼多藥嗎?」
很多年前已經分享一篇兒科資深前輩醫師周怡宏醫師有關「感冒真的不用吃藥」的文章,對兒童健康照顧而言,這些好的觀念仍然沒有改變。
一定要知道的發燒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