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不要再有B師出現在教育現場了
前幾天,收到一篇有關於人文NG系列的留言。雖然是用悄悄話方式留言,但是,容我將這封信公開。因為這篇留言,我又回頭去看NG-15。人文國中小適性教育的NG花絮--15 {走出校門上課去}之驚魂記
******************
安媽咪您好,本來是研究體制外學校,意外搜尋到您的文章分享,認真拜讀之餘也感激您紀錄的點點滴滴。
我自己本身是所謂體制內的國小教師,所以看到您提及B師的一些事件,本來是想默默地閱讀就好,但看到福隆夜騎之旅,實在讓我訝異到這位老師到底在做甚麼?而忍不住留言了
一般而言,進行這種校外活動(教學),老師必須要做的事情要幾項:
1.行程規劃
2.實際探勘,要親自走一次,如果同學年老師無法全員到齊探勘,主事老師(多半是學年主任)一定要親自去過;而活動是委託相關團體例如旅行社,也必須利用假日或是無課務時間實地了解狀況。
3.開會討論行程活動,針對意外狀況(學生身體不適、受傷等),或是活動行程無法順利進行的備案與解決方式;學校當日行政人員隨行以應付意外狀況--->這部分會非常小心,因為深怕孩子出事,因此除了班導師本身,依照活動規模的大小會請1~4位行政人員和科任老師額外支援預備
4.統計學生參加人數和保險等相關事宜
5.教師事前告知準備物品(而且會千叮嚀萬交代)及學生行前訓練
出發後,所有老師最擔心的問題是安全問題,戰戰兢兢深怕學生受傷,因此校外教學很多時候老師壓力很大,都要等到學生安全回家才能放心。
但是文中的B師完全不見一位老師該有的準備和心態:
1.讓孩子在危險沒有路燈的濱海公路上夜騎,學生脫隊居然也不會停下隊伍等待卻放任孩子迷航找路
2.孩子終於找到老師卻反被老師罵說別吵我睡覺!
3.學生差點發生意外居然冷言說是當範本?!
種種誇張行徑真是令我驚駭莫名~~
更別提關於教學的部分,光是校外教學我就難以想像這位老師的心態和做法,或許體制內的我無法理解,但是既然身為人師,最重要的就是好好愛護自己的學生不是嗎?
看在我許多同業關心學生、照顧學生的行為對比之下,我很驚訝,也很難過;B師把學生當實驗品和出氣筒的行為,真是愧為人師。
***************
已很久不再去想為何會有NG系列的產生,但看到這篇留言,回想起當初陸續寫下幾萬字的心情。也許當初是因為不解為何人文的師資會敗落,不解為何校方容忍B師的行為 (後來和校長以及總導師幾次的接觸,才發現原來當年校方的主事者,包括家長會的核心成員,是造成師資敗落的主因),不解為何人文會因為”人”而成功卻也要因為”人”而退步----- 寫著寫著,最終寫出的是安媽咪對台灣教育的期待 (讀者們是否有發現呢?)。
很快的,安安回體制內學校一年半,從剛開始的忍耐(忍耐制式化的課表,這也是孩子要學習的生活能力對吧),到有一陣子每天喊”不想上學”,到這學期才開始融入國中生活。這個善於分析事情的孩子,前一陣子分析,如果將現在國中的師資搬到人文,用之前常態班的上課方式來上課,那就剛好了。
我跟安安說: 當初,媽咪花了好多時間和校方溝通,寫了長篇的NG系列,為的就是希望人文能繼續保有安安說的這種”剛好”的人文哪!
回覆這封留言的訪客:
親愛的老師,感謝您的留言。即便之前不幸得遇到[地雷老師],我仍然認為大多數的老師是[好老師],我想您也是其中之一。
其實人文老師曾經正常過,在101年改成有機體課程之前,人文老師們秉著愛孩子的心,每學期安排的校外活動,不僅都有做到如您留言中提及的”老師必須要做的事情要幾項”,而且還將每次的校外活動融入當學期的主題課程,例如有一學期是到台北科教館參觀”絲路之旅”,從學期初孩子們陸續學到絲路的人文,地理,歷史,還有當地食物等。而孩子們將這些有趣的學習內容,記錄成自己的學習手冊,在參訪完”絲路之旅”後,將心得又寫又畫的記錄在手冊裡,成為期末發表會的成果之一。
然而,從101年度開始的有機體課程,隨著號稱多元化但實際零落點狀式的課表,以及非專業的老師(還有家長)主導教學的方向,人文曾經累積的教學品質逐漸瓦解,具有特色的校外教學也逐漸淪為”只是一種活動”,再加上資深老師陸續離開,讓人文彷彿是”無政府”狀態,最後演變出NG系列以及許多人文家長留言中所述及的情形------
NG系列最終的目的是,希望透過這些文字,能提供教育界一個可以做個案討論的實際案例。
也希望老師以您專業的角度研究體制外學校後,能分享您研究的結果。
感謝您!
最後,我也希望,不要再有B師這樣的老師出現在教育現場,不管是在甚麼樣體制的學校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