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校門上課去}之驚魂記

 

9月份作家家長在雜誌的專欄中刊出:走出校門上課去。然中秋節那天,看到一位訪客在NG-9的留言後,心情一直沉重著。這位訪客的留言內容是轉述某位人文家長對於孩子跟著老師出去戶外教學的擔憂。留言內容的情況我並沒有聽安安說過,於是我請安安來看這留言。

安安看完說,這大概是某師那組發生的事情。

為什麼?安安又不在場?

安安說:只有某師會做這種事啊!

 

-----------------

103/9/8 訪客留言:

安媽咪,昨天偶遇一位孩子也在蓄勢的家長,和他閒聊中意外得知,過去一年他孩子只要參加蓄勢的活動總是讓他提心吊膽,在此提供幾件他描述時令人覺得較誇張的活動狀況給妳參考,他自己也說因為老師總是認為家長管太多,態度也傲慢,所以後來他都懶得問了,安安也在蓄勢,剛好有部分情節提到了他,是否屬實可問問他(那家長有提到,因他小孩描述時仍帶情緒,所以若要告訴妳這些事的話,希望提醒你先問過安安是否有失真的部分)~


1
)某次的活動要從A地到B地,途中發現路的盡頭是火車隧道,B師要大家穿越隧道以順利到達目的地(B師似乎早已知道那鐵路非主要線路班次較少,所以無所畏懼),但因孩子們害怕隧道內烏漆抹黑,且一旁有禁止進入的警告標語,所以孩子不從,但這位不按牌理出牌的老師不爽地數落了孩子一頓(孩子覺得語帶威脅?),當中還有孩子堅持不進去而害怕得哭了,最後這位總說要打破所有框架的老師才做罷。


2
)福隆夜騎的那次,其實拖隊拖很長,導致原先的分組根本都亂七八糟,老師也沒辦法停等自己組的孩子(或覺得孩子最後都會趕上所以無所謂?),有貨車司機得知是人文的活動時,還不解的問他們:「三更半夜的你們老師就讓你們在這麼危險的地方騎車哦?」
後來孩子們迷了路(因為岔路實在太多,路上又很多連燈都沒有的路段,孩子們心裡怕得要命),幸運地遇上一位好心的駕駛,問清他們的目的地後,引導他們到正確的路上,他們才不至於發生不可預知的狀況。
後來他們遇到一個剛迷路完的孩子,據說他不知怎麼單獨落單了,鬼打牆似地騎進一個廢棄工廠,附近是大型墓區,把那孩子嚇壞了,一路哭著衝出來,幸好後來他選到一條正確的路順利騎回原來的路上,碰到了安安他們一行人,那孩子已經嚇得一直拜託要跟他們同行。後來,同行的兩個女生尿急,脫隊去上廁所,結果也迷路……
後來他們終於和老師會合了,遇到下雨,安安好像沒帶雨衣,B師不願借他雨衣(老師沒有多的?),怪安安自己不帶,不爽地叫安安自己去買啊(凌晨去哪買?),最後是一位孩子把多的借給安安。
隨著雨勢變大,他們到了一所學校避雨,天雨又冷,孩子們都不想離開學校繼續騎,但老師非常生氣,堅持他要睡在旅館舒服的床上(中間有些情緒的用辭就不說了),然後就先走了(這裡我有點忘了,問一下安安吧),總之,最後孩子們順利回到旅館,去找正在舒服睡覺的老師,還被罵幹嘛要吵他……


先這樣吧,有空在寫其他的,若可以幫我問問安安以上是否無誤?因為若屬實,那簡直拿孩子的安全開玩笑,不知這些是要訓練孩子什麼?

--------------------------------------------------------------

 

我不懂為什會有大人利用權威性來威嚇孩子? 若看到受虐兒的新聞,心裡有一陣子就很難過又生氣。為什麼會有大人故意要傷害孩子?

而以上留言中所指的大人,安安很快指認的這位某師,卻是某些人文家長們極喜愛的人師,B師。

 

B師,到底是甚麼樣的人師?

 

那天我心情一直很沉重,安安看得出來我在生氣。

安安問:媽咪為什麼現在才生氣?我那天打電話回來時,妳只說要小心,好像沒有生氣啊!

我說: 安安打電話回來後,媽咪爸比就開始擔心又生氣。擔心的是這麼晚了,你們一群孩子竟然還在濱海公路騎車,生氣的是老師竟然讓你們這麼做,簡直是拿你們的性命開玩笑。而這樣的事情,我們家長竟然事先都不知道? 媽咪沒有讓你知道我在生氣和擔心,是不想影響到你參加活動的心情,而且那時我生氣對事情也沒有幫助。

 

安安: 後來每次戶外活動你好像都會生氣。

: 對啊,安安你記得媽咪跟你講過很多次,以後安安若是當老師,在帶學生出去戶外教學時,絕對不能向你們的老師一樣。一方面,老師帶的孩子是別人家的孩子,家長們讓孩子跟著老師出們,老師就有責任將孩子平安帶回。媽咪並不是說要將學生當寶貝一樣保護,而是要合理的訓練你們。譬如去瓦拉米登山那次,還有上次在大熱天從頭城騎車到蘇澳,這種需要體力和耐力的活動,行前老師們只有紙上談兵,告訴你們一些脫水中暑等觀念,卻不安排體能訓練,也不知道每個孩子體力狀況,就帶著你們進行這類戶外活動。幸好這幾次戶外活動都沒出事,假若出事了怎麼辦?

 

我認為老師們根本沒有替孩子們著想,隨便帶孩子上山下海,表面上好像驚險刺激好玩,但只是讓孩子們學會逞匹夫之勇,讓孩子們"冒險"而非"探險",孩子可以從這些活動學到真正的生存能力嗎? 每次想到這些,怎能不生氣?

 

這篇留言提到的活動是101/10/23日,安安G6第一學期蓄勢家族的期末活動,記得型前活動單說是到福隆騎車到晚上9點,夜宿福隆旅社,第二天一大早觀日出。然而10/23日晚上約10點左右,接到安安打回家的電話。原本以為安安只是像之前外出一樣打電話回家說晚安,但竟然聽到安安說他們一行人要從大溪國小騎回福隆。

晚上10? 大溪到福隆? 夜間的濱海公路?

霎時間,我想到的是砂石車飛馳在濱海公路的情境,而老師竟然要讓這群孩子們晚上10點鐘在濱海公路騎車?

 

講完電話,我馬上google地圖看看大溪到福隆有多遠,濱海公路,21.1 km !

這群孩子有幾位有長途騎車的經驗? 有多少孩子們有在晚上騎車的經驗?

何況這群孩子下午才從福隆騎車到大溪,晚上10點又要從大溪騎車回福隆?

家長事前完全不知道,事後也沒有老師向家長說明?

這幾位老師,到底是用甚麼樣的心態帶領著孩子們出門上課呢?

 

網友問:

若可以幫我問問安安以上是否無誤?因為若屬實,那簡直拿孩子的安全開玩笑,不知這些是要訓練孩子什麼?

 

由於安安不在B師這組 (謝天謝地!),於是我請問另一位家長,他的孩子小英不幸的是在B師這組。

我請小英媽詢問小英是否還記得去年福隆夜騎之事,同時也再詢問安安和另一位同學(但不在B師組)後,

以下是小英媽敘述的情況如下: (小英媽事先說明,因時間有點久,小英的說明不見得完全對,但這些事小英之前陸續說了好幾次,若有人文合夥人知道更詳細情況,請於留言中補充說明或修正,謝謝)

 

小英也有提到夜騎時路上沒路燈很恐怖的事,還說有人幫他們指引方向不然他們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走。

回程往旅館方向騎車是有分組的,但後來隊伍就拖很長了,老師也不見了。因為海邊岔路很多,又沒路燈,小孩騎車時只好用自備的手電桶來照明。他們找路的過程中遇到好心人的協助才得以騎到正確的道路上。

 

而當時G老師和她們一組,但因為去支援別組了,所以他們幾個人後來是驚嚇中騎完的。我相信老師也很累,但那是因為後來沒按原訂分組,緊緊帶著孩子的關係。隊伍一拉長,孩子當然就只能陷入自行判斷路況的結果。 

 

而隧道的事,確有其事,我聽小英說當時還有另一位女老師H也在。但一開始有兩位孩子率先表達不願進隊道,而H師不講話(是她介紹B師進人文的,她也很清楚B師的個性),接著有兩個孩子也說不想進去,陸續有人附和後,B師就駡了大家一頓,說他們是膽小鬼之類的話。

我還記得當時我稱讚小英做得對,萬一進了隧道才發現火車來了,不但自己危險,也危害火車的行車安全。當時小英還補了句:[旁邊就有立牌寫著"禁止進入".....],我是覺得孩子願意遵守規定是何其難能可貴,這表示他們珍惜自己的生命,應該要給予讚賞,怎麼反而責怪他們膽小呢?

 

會變成夜騎是因為傍晚時B師帶他們騎過草嶺隧道後,小孩有提醒B師隧道5:30會關門,但B師還是不理會,把大家帶到海邊去了。才變成回程時因隧道已封閉,無法走原路線穿過隧道回旅館,只好繞好遠。我個人猜測,這應該是早就設計好的,只是設計活動的人沒有把天氣、孩子的個別體力差異、以及應變能力差異考量進去,才會險象環生。

 

留言中說借雨衣的事情,是小英借給一個孩子,但小英忘了借給誰,因為當時很慌亂,所以她不太記得了。

 

小英說那天大家都很緊張切慌亂,只記得小明(留言中所說那個落單迷路騎進廢棄工廠和墓區的孩子)找到她們的時候很慌張,眼睛還紅紅的,要求要跟她們一起行動。接著兩個女生去找地方上廁所,也一直沒回來,後來他們一起去找人,幸好找到了才再繼續行程。

 

中間遇到了B師,因當時雨勢變大,所以他們騎到大溪國小,休息了好一些時間,當時天氣很冷、雨衣又破了,有人甚至沒雨衣,大家都不想離開,但B師堅持要大家離開,然後就先騎走了,為了跟上他大家趕緊離開了學校,結果是被帶到海邊升火取暖。小英說當時風大、有雨、濕濕冷冷的,他們只好拿雨傘,穿雨衣坐著等。

結束之後騎回旅館的過程中大家體力不一,就又拉長隊伍了,一直有人因地上濕滑、風大而跌倒。

 

最後終於到達旅館了,他們去找B師,B師在房間睡覺,被他們吵起來,還故意反鎖不讓他再進房,就為了懲罰他。當時好像快四點了!

但若以老師自己先回飯店睡覺這情形看來,要嘛就是老師不認為有安全問題(這還滿符合B師的個性),要嘛就是老師沒有同理心。不管哪一點,我都不能接受。

 

再補充隧道事件~當時B師因為大家都不願意冒險穿過隧道,所以他生氣地駡:「無知,都是你們害怕才害我氣場不好,進去會被撞都是你們害的⋯⋯」,因為B師這個人平常就較口無遮攔一點,但是說他有壞心眼嗎?也不是。正確地來說,應該說他是一個不願被框架,蔑視體制的人,這和人文真是很合拍。所以我不會認為他是真的生孩子們的氣,可能只是發洩情緒。

但我很好奇,這是要教孩子的老師應該有的態度嗎?蓄勢的總導師知道這種情形嗎? 

其實回來的隔天小英就發燒了,當時我對於讓孩子夜騎卻沒老師陪伴這件事也很不諒解,但因為FB上一片讚好聲,讓我懷疑是我太大驚小怪了嗎?加上小英在蓄勢的老師是B師,他的個性,去講什麼是沒有用的,只會換來反嘲,所以我們根本不想講了。

 

活動安全性始終是我們對這所學校最大的耽憂,也是離開人文的主因。

因為我永遠忘不了在某次郊山活動後 “隔幾天”(不是老師主動告知我們家長),我們聽小英突然提起自己因為脫隊而迷路時經過 “瀑布上方”,她還好奇地探頭往下看……時,大吃一驚,慶幸小英沒出意外!

 

隔天我們去找B師問事情的原委,他居然若無其事、表情輕鬆地告訴我們「他以為小英遇到岔路會等待,結果沒有耶!

還說「他也在等,萬一有小孩發生狀況,那就會成為一個範本!」

 

我們當下其實很生氣,因為試問哪個父母願意自己的孩子成為他口中的人文範本?開玩笑!但當時他才剛到人文,我和把拔決定再做觀察,加上我們一直覺得是否我們就是像學校一直強調的那種“太過社會化、不願放手”的家長,才決定只先告知總導師A師有這麼一件事,表達憂心就好。

 

但自此以後,我們家把拔就儘量支援活動,只希望不要有小孩出狀況。

小明的爸爸,也是因為擔心孩子跟團出去有危險,所以也盡量支援活動。

 

安安不在B師這組,加上平常有騎車經驗,且安安頗為獨立,所以那次夜騎回來後,說的事情雖然在我聽起來有點驚險,例如公路上許多大卡車;夜騎風很大;沒有路燈;還有一個孩子謊稱會騎車結果到現場才發現不會騎,所以老師租了一輛協力車但是是由同學輪流騎車載那孩子;回程安安和另外二三個同學騎很快,超過老師同學一路先回旅館(等於是沒有大人在前面引路)---等等,安安說的輕鬆,但他不知道媽咪的心中一直在生氣----

 

安安還提到當大夥騎車到大溪國小時,因為下雨又冷,所以有升起營火。當時已經很晚了,好像有老師提議因為太晚了,當晚就在國小借宿就好。有的孩子贊成,但也有孩子表示不想在學校過夜(事先原本也沒有這安排),於是老師們讓孩子們自己表決。由於大部分孩子決定要回福隆,於是就變成夜騎福隆。

 

然而,這樣危險的事情,雖然是孩子們的表決,但這種決定的後果孩子們能承擔嗎? 孩子們可能因為累了想回家的心情,且沒有帶睡袋如何在學校借宿等原因,而做了"騎車回福隆的決定,但孩子們知道<大溪福隆>這段路途有多遠嗎? 孩子們知道晚上濱海公路的路況嗎? 孩子們知道萬一出事的話,誰能負責嗎?

 

老師,您是怎麼想? 不懂兒童心理學的話, 拜託請參考: 洪蘭教授的文章: [翅膀硬了,再讓他飛]

 

生氣中-------

 

 

翅膀硬了,再讓他飛   洪蘭教授 (2003/03)

 


最近在報上看到一篇文章,一位媽媽說她狠下心讓孩子搭校車上下學。雖然孩子一直說搭車是件很恐怖的事,語氣不僅是對不確定的不安,甚至是乞憐,但是為了孩子好,她還是狠心要孩子去面對自己的人生。結果孩子坐過了站,多坐了一倍的車程,流落在陌生的小站,無助而徬徨。最後終於想起了家裡的電話,才打電話回家求助。當父親載著孩子,在放學兩個小時後終於到家時,孩子紅著眼,猛力關上車門,憤怒地衝進家裡。他拒絕與任何人說話,假裝埋頭作功課,對媽媽探門喊吃飯充耳不聞。
這位媽媽寫道,雖然心疼孩子在迷途那一個小時的驚恐,但卻更堅定了應放手讓孩子搭校車的決心。結尾說,菟絲花是無法獨自生存的,她要孩子了解,想像中的庇護所是從不曾真實存在的。
不教而殺謂之虐
看完了文章,我掩卷嘆息,因為這位母親完全弄錯了。培養孩子獨立,並不是在他還沒有準備好的時候,便把他硬推出去面對世界。
孔子不是說「不教而殺謂之虐」嗎?
在陌生的小鎮迷路,對孩子來說,驚恐的程度不亞於經歷九二一地震。我在加州大學有個同學,說他一生最驚恐的經驗,便是五歲時跟著媽媽去南加州最大的購物中心買聖誕禮物。出發前母親已再三交待要抓緊,所以他絲毫不敢放鬆地拉著媽媽的裙子。聖誕節時人潮洶湧,擠得不得了,他正慶幸自己都沒有鬆開手,很安全時,突然發現裙子上面的那張臉不是媽媽的。也就是說,冬天的衣服比較相似,都是深色的毛料裙子,他不知什麼時候和母親擠散了,與別人互換了母親。這一驚非同小可,他說過了四十年,記憶猶深,想起來還是一身冷汗。所以他自己的孩子小的時候,若要上街,一定是揹在背上的,他不願孩子再經歷這種痛苦。對孩子來說,迷失在陌生的地方,真是一輩子忘不了的驚嚇經驗,這位母親不了解它在心理層次上的傷害,是屬於創傷級的。
安全感是情緒成長的磐石要孩子獨自搭校車的第一件事,是要讓孩子熟悉走的路線及自家的站牌。我的孩子以前也是搭公車上下學,我先帶他坐很多次,讓他熟悉沿路的地標,知道到了那個地標就離家還有幾站。然後試了幾次,確定到站之前他會先站起來去刷卡,我才放心讓他自己坐。頭一次自己坐時,我替他準備了家中電話號碼和打電話的零錢,告訴他即使坐錯車或坐過站都沒有關係,一通電話我就會立刻坐計程車去找他,他只要在打電話的地方站著不動就行了。我們也把可能發生的情況先沙盤演練了一遍,才放他獨飛。
孩子一定要學獨立,因為父母不可能跟著他一輩子。但是在他心理尚未準備好,尚在恐懼不安,害怕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的時候就放手,是太快了,難怪孩子會覺得被父母拋棄。

 


1956
年哈洛(Harry Harlow)的猴子實驗〈讓小猴子在二個「代母」之間選擇,結果發現小猴子寧可選擇沒有奶瓶但可以提供安全感的絨布媽媽,而非有奶瓶但冷冰冰的鐵絲媽媽。就讓我們知道孩子要的是安全感,一個永遠在那裡保護自己的媽媽,是孩子情緒成長不可缺的安全感來源。學習獨立與被拋棄是兩回事,兩者的差別就在於安全感,那是情緒成長的磐石。請讓孩子準備好了再放手,也請讓他知道「家」是走鋼索時背上的吊繩,有了它,怎麼飛都不怕,因為永遠有安全網在下面接著。

 

參考閱讀: 孩子的能力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人文國中小 適性教育
    全站熱搜

    安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