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人文家長朋友們 ~ ~ 快樂不代表一切,不該成為生命的最終目標

 

沉寂許久的NG系列,最近又點燃小火花,起因是有位即將前往人文的家長留言:

 

您能把這些跟人文相關的文章都刪除嗎?
妳的經驗不代表全部的人文,這樣的做法, 對學校對妳個人,都沒有幫助。
活在當下,才是正確的不是嗎?

 

乍看到這樣的要求,彷彿又回到安安G6那年,安媽咪開始將看到的問題貼文在班群家長FB後,也曾有家長提出類似的要求,就是"否認有問題",因為提出要求的家長並未觀察到這些問題。不過,這是位即將前往人文的家長,可以理解這位家長帶著對實驗性學校的渴求,當然不希望看到這些所謂負面的文字 (真的是負面嗎?),才會有這樣讓人瞠目的要求。

 

只是”活在當下”? 所以要求別人刪除自己不想看不想聽的事實? 看到這位家長的留言,安媽咪真的很擔心,有一些家長是怎麼了? 如此井底之蛙的眼界,那孩子能有多大的氣魄呢?

 

以下是安媽咪的回應:

 

親愛的,你有所不知,對人文而言,正因為有這些文章,包括NG系列裡正反的留言,才讓人文有機會回歸到正途。
對安媽咪而言,這些不只是在談"人文",沒那麼小的格局啦! 我們大家是在這裡談教育。要怎樣讓教育能進步,當然要做個案討論,就如醫師在醫院花費許多時間討論的,一定是疑難雜症的個案,這樣對自己對病患才有幫助。這就是NG系列的目的。

你即將前往人文,先祝福你。不過看來,你不愛讀歷史吧,才會不了解"歷史""現在"的重要性,所以希望將歷史抹去?
但可怕的是,只因為你喜歡這地方,你就要求希望抹去你沒有經驗過的,卻是許多人真實的經驗?
唉,這不就是台灣"歷史"可悲的寫照? 也曾是人文歷史經歷過的情況呢!

你即將前往人文,且那麼喜愛人文,就邀請你在這個blog,為你喜愛的現代人文記錄下歷史!先感謝了!

 

 

後續有幾位舊家長接續回應,安媽咪衷心感謝家長們的各種留言和回覆。以下是安媽咪前幾日的感謝:

 

感謝許多家長朋友們的回應,讓愛學習的安媽咪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教育"。而許多家長對同一議題產生出的不同見解,彷彿經歷一場場的辯論會一般!讓安媽咪受益良多! 感謝大家!

曾有網友家長私訊問,轉回體制內的安安,過得好嗎? 體制內國中的生活著時無聊,安媽咪也因忙於推廣嬰幼兒閱讀活動,無心做教育觀察記錄。然安安轉回一般國中,這之間安媽咪也不是那麼堅強,特別是安安剛上國一時,看著安安背著種重的書包,安媽咪心裡怎能不難過。


不過,前幾天還又問要升國三的安安,如果有機會要不要回人文啊,畢竟也已經體驗過一般國中生活了,知道要如何準備考試,也知道可以有不一樣的學習方法了,會考太無趣,12年國教總分太無聊,要不,回人文去參加各種活動玩玩吧!


從離開人文後,盡管安媽咪幾次忍不住問安安要不要回人文,至今,面對暑假的輔導課,面對即將來臨的埋頭苦讀,安安仍說: 不用了。
為何呢? 請各自思考!


不同的家長進出人文,都帶著不同的理由。安媽咪著眼的仍是,因為我們的孩子要一起面對未來的社會,只教好自己的孩子絕對不夠,真的愛孩子,就要將大家的孩子一起教好,是吧!
如何做?
大家一起留下這麼多的文字,就是希望有一天,這些文字可以讓未來的孩子們體驗到更好的教育! 這就是歷史的重要性吧!


而對於那些對"教育"尚未有清晰思緒的新手家長,也不要太苛責,畢竟不經一事不長一智,這是舊家長們的深切體會。就讓他們自己去經歷吧!不用再多說什麼,就祝福他們吧!

 

 

安媽咪要感謝一位舊家長的回應:

 

確實。我的孩子在人文多年,問題很多,轉出後進入體制學校,卻散發出從未見過的光和熱。隨興和溫室,讓人軟弱,現實的考驗,卻讓孩子更堅強。


洪蘭翻譯過一本書,裡面說有個男孩,無法適應一般的學校生活,父母找教育專家求助,也幫不了他。後來,孩子自己要求轉到一所如軍校般管理嚴格的男校,竟然讓孩子如魚得水,不但表現優異,也重新獲得自信。


所以, "所有的選擇都是家長的選擇,真的不要懷疑",每個人有他的人生使命,有人的使命是教育好孩子,培育下一代有益社會的人,有人的使命是顧好一顆飛彈按鈕,有的人的使命是打掃乾淨街道,讓城市煥然一新,有的人的使命是一生都在逆境掙扎,成為弱勢的楷模,如海倫凱勒。未必人都是要來發展天賦和自我,社會更需要的可能是無數安靜的螺絲釘,來穩定一個龐大機械的運轉。


現在的社會不停強調"領導學",但更適用於廣大民眾的是"被領導學"。完成你的人生使命,絕對重於發展你的自我。茫茫然然找不到天賦?因為根本就沒有,認真過好現在,認真在現在學習,學習你接觸到的所有,不要挑食,不要總是以為"這不是我要的",以免,蹉跎終身。

 

 

我想這位家長的體驗,也是安媽咪現在會給想要進入實驗性學校的家長朋友的建議。剛好人間福報前幾天一篇人物專刊,安媽咪將其中一段文字貼出來,如果B師能看到那是最好,他其實是位認真的老師,只是需要更多的學習和思考。也希望給對實驗性教育有興趣,或有幻想的家長朋友們,包括現任的人文家長,對「快樂的學習」有更深層的思考------

 

你今生所為何來

每個人生來的人格特質必有不同,但我們只是這些特質的綜合體嗎?利特爾說:「當然不是!記得你跟一些人差不多,又跟別人不太一樣。」他認為,你之所以成為你,是你此生所熱中的事物或所身負的使命才讓你與眾不同,而我們絕對可以為了完成使命而「不再順性而為」。

利特爾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為了當個稱職的教授,他說:「我愛我的學生、熱愛我的專長領域,迫不及待與學生分享心理學最新和最有趣的研究。於是,我變得很外向,為了拿出專業的表現。」

因此,如真要了解一個人,利特爾表示,與其詢問他是哪種個性的人,不如直接問他:「你此生的志趣為何?」而你一旦了解他的人生志向,就可讓我們變得更有人情味,適時地關心和問候對方:「最近一切還順利嗎?」

【健康做法】
兼顧屬性 有益幸福

利特爾的新書《我、我自己和我們:人格科學和幸福的藝術》還提出一個有別於大眾看法的獨特觀點:快樂不代表一切,不該成為生命的最終目標。

意義比快樂重要

提起人格的形塑,利特爾表示,必有基因上的影響,導致某些人天生外向或神經質,而外向者易於快樂,天生敏感的內向者卻不太快樂起來。

但快樂是否真的有那麼重要?利特爾在新書中探討了此議題並提出洞見:「那得視情況而定。假設今天你的孩子生病、父母待養,或是母親開始失智,當你正為人生想理出個頭緒時,『追求快樂』就顯得不合宜了。」

利特爾的新書旨在引導人們捫心自問:「自己的人生志趣是否已獲得美好發展?」比起問「自己快樂嗎?」,利特爾覺得前者問題更能顯出一個人的生命厚度。

當然,「如果你現階段的核心任務是『想辦法改善母親的病況』,整個過程也進展得很順利,你大可說自己對現狀感到滿意和快樂。但人生不該只是為了讓笑容常掛臉上……應該還有其他看待幸福人生的方法,找出生命的意義正是!」

 

引用來源: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440618

 

     <  改革先鋒49 心理學家利特爾:不順性亦能有所為 >

arrow
arrow

    安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