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家有訂巧XX!」

 

這句話是在推廣嬰幼兒閱讀的過程中,被我問到「有沒有和孩子看看書?」的家長,經常會脫口回答的答案。

 

有一次在健兒門診送書給一個一歲的小寶寶,寶寶的媽媽是健兒門診的常客,先前老大也都來我的健兒門診做健康評估。我知道她有兩個孩子了,於是請問她有沒有陪老大看看書? 這位媽媽聽了我的問題就直接回答:「我們家有訂巧XX!」

 

這答案一直困擾著我,家長們這樣回答,彷彿有了巧XX就代表在家裡有共讀,可是明明很多家長是放這雜誌附的DVD讓孩子自己看啊!

 

我再問: 「家裡有其他的童書嗎?」

 

她回答: 「也是有啦,可是孩子很喜歡看巧X,有時我們也會陪他看看不同的書。」

 

那好,有看其它童書的經驗,於是我接著問:「那你覺得巧XX可以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嗎?」

 

可能先前沒有人問過她這種問題,她猶豫著說:「嗯------ 好像是和培養閱讀興趣比較沒有關聯---」

 

最近我到產後病房去做新生兒衛教時,又再次聽到這個回答。

 

產後病房裡的這位媽媽(以下稱A媽)生的是第二胎,老大才一歲多。病房裡還有另一位媽媽(以下稱B媽),看起來是A媽的朋友。旁邊沙發坐著B媽的兩個小孩,一大一小,大的姐姐約是中年級小學生,小的弟弟大概二歲左右,兩個人在玩"滑指運動"。

 

這位A媽很棒,老大吃母乳吃到一歲多,所以母乳哺育觀念不需要我多說。而這個月開始,我到產後病房做衛教時,會帶著醫院準備送給新生兒的洗澡書,向新生兒家長推廣嬰幼兒閱讀的觀念。於是我接著問A媽:「有沒有開始陪小哥哥看看書講故事?」

 

A媽高興的回答:「有啊,我們家有訂巧XX!」

 

(一模一樣的回答!)「那,你有讓小哥哥看雜誌附的DVD?」

 

「當然有啊,不是要看完DVD再去看它附的書,才知道怎麼操作?」

 

這樣說也是有道理。「那,小哥哥是自己看DVD,還是媽媽你會陪他看?」

 

「我會在旁邊,可是讓他自己看,我不會去干擾他。」

 

「你是說,你只是陪坐在孩子旁邊,但不會和孩子講話?」我有點不了解A媽這種方式的原因為何。

 

「耶,醫生不是說,孩子看電視這30分鐘之內,都不要去打擾他嗎?」

 

「醫生說的?不知道媽媽妳是聽哪位醫生這麼說?」我聽了真的很驚訝,哪位醫師會這麼說?

 

「我都有訂談教養的雜誌啊,裡面不是有什麼小兒科醫生的專欄,他說小孩看電視不要去干擾他,才能讓他有專注力----」

 

這----這是甚麼道理?

 

我說: 「這樣的說法我倒是第一次聽到,大部分小兒科醫師應該是建議家長不要讓孩子看電視。雖然有些電視節目其實也不錯,但孩子在看電視時,我們還是會建議家長要在旁邊陪孩子,一方面能了解孩子看的節目內容,一方面也能和孩子作互動,這樣才不會讓孩子最後習慣自己看電視!」

 

唉,其實也是讓家長不會養成將電視當保母的壞習慣。

 

A媽:「可是,它這個雜誌不就是要看完DVD才來做書本的操作啊!」

 

旁邊的B媽似乎聽著我們的對話很有趣,她搬了椅子請我坐著講。我就順勢坐下來開講了。

 

我把同樣的問題拿出來問:「請問你覺得這個雜誌可以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嗎?」

 

A媽倒是沒有特別猶豫的就說: 「應該和培養閱讀興趣沒甚麼關係吧,它就是要教小孩學習啊! 孩子看完DVD後,我都會陪他再一起玩書本上的遊戲。」

 

「媽媽你很棒喔,都有陪孩子。可是我想請問你,譬如說電視畫面上有一隻老虎,請問孩子會知道那是"老虎",是誰教他的?」

 

「不就是電視教的啊!」A媽和B媽異口同聲的說。

 

這樣的答案真叫我驚訝! 我用一個我常用來解釋給家長,讓家長知道為什麼不要只讓孩子看電視或放故事CD給孩子聽,就以為可以培養他的閱讀興趣或得到學習能力。

 

我說:「這位媽媽,如果我們今天要學法文,但是我們只看法文電視節目或是聽法文的CD,請問這樣的方式能讓我們學會法文嗎? 還是說,有會法文的人在我們聽CD或看法文電視節目時,陪在旁邊一邊解釋,一邊和我們互動練習,這樣我們才能學好法文?」

 

A媽: 「你的意思是說,看電視時也要和孩子互動?」

 

B媽: 「醫生你這麼說好像有道理。」

 

 A媽:「可是看他看DVD看的很高興啊!」

 

我繼續說:「這就是我們擔心的問題。的確,好的電視節目還是有它的好處在。但是這麼小的孩子,真的不建議讓他看電視,特別是讓孩子自己看。一方面電視畫面的訊號其實非常快,孩子一直看電視,腦袋裡接收到的都是很快速的畫面,但是孩子腦部還在發育中,孩子的學習是需要有時間去慢慢認識周邊的事物,所以當他習慣看快速閃動的畫面後,再來進行像閱讀之類的靜態活動,因為書本的圖片文字是靜態的,孩子腦袋早靜不下來當然就不喜歡看書了,所以現在專注力不好的孩子才會越來越多。另外,電視節目裡的東西,不論內容做的再好,對觀看的人而言,都是被動式的接受,孩子剛開始看時很好奇,可能會發問或邀大人一起陪著看,但久而久之,節目一直播放一直播放,孩子整個人被吸引住,看呆了,最後只會變成被動式學習,若沒有給予就不會想學。所以我才會說,若要讓孩子看電視,家長要陪在旁邊一起看,一起和孩子互動,而不是讓他自己看! 這樣「看電視」也才能變成一個適合和孩子互動的活動。」

 

B媽又說一次: 「醫生你這麼說好像有道理。可是以前好像沒有醫生會告訴我們這些。」

 

我微笑向B媽點點頭,再繼續說:「有時候,家長也會因為看孩子看電視很專心,就想說讓孩子自己看,家長可以去做點別的事情,久而久之,家長也會貪圖這種方便,於是就養成了所謂的電視保母了,這是讓孩子自己看電視的另一個壞處!」

 

B媽說:「唉呦,我發現我好像慢慢的有這種習慣了!」

 

我看了看沙發上兩個一直在滑指運動的一大一小:「不光是電視,現在3C產品對孩子的影響更糟!」

 

B媽指了指她那個比較小的小孩:「我其實也有發現到,小寶最近越來越愛看電視,也常吵著要玩平板電腦!我真的要注意這種情形了!」

 

我又繼續和A媽分享一些和小小孩共讀或互動的經驗,B媽在旁邊認真的聽著。忽然,沙發上的小寶和姊姊因為搶著玩game而吵鬧起來,B媽脫口說:「姊姊你就讓他玩嘛!」

 

話才說完,B媽自己不好意思笑著說:「咦,我怎麼又叫他玩平板!」

 

 

 

後記: 其實A媽是位認真的全職媽媽,很重視孩子的學習,除了訂雜誌給孩子,自己也常看一些親職教養的書籍和雜誌,所以知道親子互動的重要性。只是有時"照書養"也得看看書上講得合不合理,或是要想想自己有沒有誤解意思。A媽說「醫生建議在孩子看電視時不要去打擾孩子,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的觀念,是得自兒科醫師的雜誌專欄,若是屬實,那這位兒科醫師可能要多進修一些兒童發展的知識。但我猜想會不會是A媽的誤解。的確,有時候孩子在專心作事情時,常常被大人打擾或打斷,例如明明玩玩具玩到一半,被媽媽叫去做事或去洗澡等,這種情況通常孩子會要求等一下,因為他的「工作」還沒做完,但看在大人眼中,玩玩具就只是玩,怎麼會比聽大人的話重要,甚至認為孩子是貪玩才不想聽話,當然不答應要等孩子玩夠了再作正經事,可是孩子認為是大人不講理所以也鬧起脾氣來; 或有時孩子依照自己的想像力在玩玩具,但大人看不慣要插手指導,弄得孩子不高興,這時大人們則可能認為孩子不禮貌等,訓斥孩子不准玩。所以,有時孩子很認真在做一件事情時,大人也要練習不要隨便去干擾孩子,讓孩子可以完成他手頭的工作,即便是在玩玩具堆積木等,這樣是可以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同時孩子也可以從完成工作得到成就感。也許,被A媽解讀成,孩子看電視時不要去打擾他-----

 

專注力一直是許多嬰幼兒家長關心的議題, 這話題,待續------

 

 

 

參考閱讀: 專注力啊,專注力--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