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做不好的公辦民營學校,真的會是災難

 但,更大的災難是---教育處的[不宜介入] !!

  

今天有位家長留言轉發一則新聞,點入連結後,發現這篇對公辦民營有精闢討論的文章,很值得刊登在此,讓各位經歷過公辦民營實驗性學校的家長合夥人們,來討論討論!

 

其實這兩年安媽咪看到有關實驗教育的新聞時,都有一種很深的感慨。

因為現行教育制度的僵化,實驗學校有其存在必要。但實驗學校若"做不好"?

這幾年學者名人們講到實驗學校,特別是公辦民營學校時,總免不了提起人文國中小。而討論的內容提及所謂的適性教育,多元教育,尊重孩子的學習等等,彷彿在人文這個實驗學校裡,一般學校的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

然而,很少有學者注意到,如果實驗學校"做不好呢?"

我想對這幾年陸續轉出的人文舊家長和孩子而言,特別是這兩年,實驗學校"做不好" 真的就如同這篇標題所說的: 「可能是場災難」。

而也已經是場災難了。

 

這一系列NG花絮報導,和許多舊人文合夥人的大量留言,這些都是實驗學校"做不好"的結果。

但宜蘭縣教育處如何說呢? 長官千篇一律的回答是:「實驗學校有自主權,教育處不宜介入太多。」

長官們認為我們的教育經費很充足,可以浪費公帑是嗎?

 

安媽咪認為實驗學校因課綱的多元性,其實更應該要有好的監督和管理,而非如宜蘭縣府說的"不宜介入太多。而今年人文有一部分的孩子轉出至縣內新成立的公辦公營實驗中小學---內城國中小。是啊! 倒不如將公辦民營改成公辦公營實驗學校,這樣學校仍可以有多元性課程,但至少師資和管理方面,長官知道要管。

 

安安在人文6年,雖然今年上一般的國中。課程不活化,僵化的作業不少,每天小考。看著安安每天背著重重的書包,安媽咪常常覺得不忍心呢!  剛開始還不敢問安安要不要回人文,怕安安說:要!  但開學一個多月後,真的問他,

安安說: 如果是前一年的人文,那就不用了! (回答這話時,安安正在寫著抄寫功課)

而前天他在寫作業時,突然說: 如果現在國中老師,能到人文去教書就好了。

原來安安認為一般國中的老師也很好啊,雖然考試是學校政策,但老師們講課都很專業,他覺得學到不少東西。反觀過去G6這年,因為課程亂改,有的老師又不專業,變成想學學不到甚麼了。

 

這篇文章,安媽咪的讀後感: 做不好的公辦民營學校,真的會是災難” (不是可能而已)! 但是,教育處不管呢! 這更是災難!!

親愛的合夥人,您的讀後感呢?

 

教部公布 50人以下小校開放公辦民營 教育界:是轉機或災難?

 

文/ 上下游記者楊鎮宇 on 2014 年 12 月 15 日 in 愛地方

 

面對少子化危機,教育部近日公布「小校OT公辦民營」((Operation Transfer))計畫,五十人以下的小校將開放公辦民營,預計一四學年度實施。對於這項政策,全國教師工會政策部主任羅德水認為,少子化對偏鄉影響甚大,但貿然推動五十人以下小校公辦民營,教育走向商品化,「可能是場災難」。帶領雲林縣華南國小從廢校邊緣成功轉型的校長陳清圳則說,公辦民營學校需面臨定位、財源、新舊文化等挑戰,否則很容易失敗,他認為偏鄉廢校危機的解決關鍵在於社區產業。

 

根據教育部統計,目前學生人數低於五十人的學校有四百三十二所國小、十八所國中。教育部長吳思華近日公布「小校OT公辦民營」計畫,五十人以下的小校將開放公辦民營,維持既有的經費、人事員額,學費比照公立學校,但校務委由非營利法人經營,特許期約三到十二年,可發展特色課程,未來新聘教師也更彈性。

 

貿然推動公辦民營對小校與偏鄉可能是場災難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政策部主任羅德水認為,少子化造成很多小校面臨裁撤危機是事實,但教育部推小校公辦民營的計畫,「看到問題了,卻提出錯的解方」。

 

羅德水憂心地說,少子化、人口流失對偏鄉影響甚大,如同從根本掏空農漁村,許多偏鄉的中小學都是社區居民的活動據點,一旦廢校影響的不只教育,社區的凝聚力也將減弱,不過面對小校裁撤危機,「公辦民營並非萬靈丹,若小校公辦民營後經營團隊資金不足,反而影響師生權益。」

 

羅德水指出,辦教育不能眼不見為淨,不論小校裁併或委外經營,都是把教育的公共責任往外推,中小學是國民教育,需要國家投入公共資源,「不應貿然推行小校公辦民營,就算要做也應是小規模地做,而不是五十人以下小校全部公辦民營,這可能是場災難,真的要很謹慎,不能只從營利、管理的角度來看。」

 

對於小校經營的困境,雲林縣華南國小校長陳清圳體會深刻。二○○六年他接任校長時,華南國小只有二十三個學生,被列為雲林縣小校裁併的首波名單,不過在他帶領下,推動課程改革,帶學生走入社區,結合在地的咖啡產業,發展咖啡課程,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去年陳清圳還兼任公辦公營的樟湖生態中小學校長,繼續在體制內推動教育創新。

 

對於教育部規劃的五十人以下小校推公辦民營政策,陳清圳持肯定態度,不過他也直言,「面臨到長期的校務經營問題,台灣究竟有多少基金會、民間團體願意投入?而且若沒有清楚的學校定位與一定財力,公辦民營的失敗率恐怕會很高。」

 

陳清圳指出,小校公辦民營可能面臨三項挑戰:

 

一、學校定位與課程:

公辦民營的學校目前在台灣並不多,主要為宜蘭的人文中小學與華德福學校,這兩所學校都發展多年,有自己的學校定位。

陳清圳認為公辦民營需要確立學校的定位與願景,之後的資源挹注才能幫助學校發展,也才能吸引學生來就讀。既然是公辦民營學校,自然與既有的教育科層制不同,必須重新檢視,如何運用審定版本的教科書?或者是,如果要採取體制外的教學方式,有沒有適合的師資?體制內的教師能否接受?體制外的教師有沒有教學經驗?這些都是需要考量的問題。

 

二、經營團隊的財力:

公辦民營的學校若未能吸引更多學生就讀,經營團隊是否足夠支付教師的薪資。陳清圳說,公辦民營能否負擔百分百的人事費用,或者是與公部門協調人事費用負擔的比例,這些都是經營學校時不可迴避的經費問題。

以教師待遇來說,長年不調薪的學校,教師留任意願不高,造成教師流動頻繁。陳清圳認為,五十人以下小校有四百多所,要來經營公辦民營的團隊,必須要先思考有沒有足夠的經費來源。

 

三、新舊文化的互動:

陳清圳以他服務的華南國小與樟湖生態中小學為例,兩校都有本地生與外來生的互動問題,以及原有教師與新加入教師的教學理念溝通問題。

每所學校都有既有的文化,若教育部推動五十人以下小校公辦民營,原有的學生是移到其他學區,還是繼續就讀?學制、課程若大幅改變,原有的家長能夠接受嗎?陳清圳說公辦民營學校免不了要面對新舊文化的衝突問題。

 

與其公辦民營不如先活絡社區產業

面臨少子化的小校裁撤危機,公辦民營不一定是最佳解方,目前正努力做小校轉型的小校,也能提升學生學習動機、接受不同的文化刺激,但陳清圳認為,「若學生人數無法提升,學校轉型轉到最後,還是要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要有覺悟啦,不做改變學校就一定會倒閉。」陳清圳認為偏鄉小校一定要轉型,但是不一定要公辦民營,公辦公營也可以做課程活化,例如學校結合社區,發展在地產業課程,活絡社區產業,有了工作機會,年輕人才願意留下。

 

陳清圳在華南國小結合在地社區發展咖啡課程多年,認為農業生產者的產銷過程「非扁平化不可」,否則生產者不容易賺到錢。他認為小校可以發展在地產業相關課程,之後讓社區熟悉這套課程,吸引遊客、消費者來,以此拉近消費者與生產者的距離。

 

相對於教育部以公辦民營解決小校經營問題的積極態勢,努力結合社區力量推動教育創新的陳清圳則顯得謹慎:「短期內要快速增加偏鄉社區人口是很困難的事,我覺得先從城鄉翻轉開始,活絡社區產業,十年後再開始談有沒有青年返鄉,偏鄉小校會不會被裁併。」

 

新聞小辭典:公辦民營學校

是指政府出資設立,再委由民間經營的一種學校經營模式。目前公辦民營的學校比較知名的有宜蘭頭城的人文中小學、華德福學校。公辦民營學校的學制、課程較有彈性,在教師的聘任上也比公校寬鬆,學費的收費標準則依照公立學校。教師群體可分兩部分,領公部門薪水的教師,以及經營團體自聘的教師。校長及行政人員的聘任也比公校有彈性,不受現行教育法規的限制。

公辦民營學校類似美國的「特許學校」(charter school),強調經營的績效,在英美實施多年,台灣教育部則是近期推動,最快一四學年度開放五十人以下的四百三十二所國小、十八所國中公辦民營。

資料來源: http://www.newsmarket.com.tw/blog/62372/

 

參考閱讀: 教育媒體的社會責任

                       實驗教育法三讀通過!「選校世代」來臨的四個影響!

arrow
arrow

    安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