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安安現在的班級名稱是:人文國中小,G23班群的L家族。什麼家族、什麼班群?人文小學班級特色就是混齡教學,23年級成一個大班群,所以今年的23班群即有去年二年級升上來的三年級學生(23班群的舊生),還有娃娃國升上來的二年級生(23班群新生),總共不到70位學生。23班群再分成三個家族,LOE家族,每個家族一半是舊生一半新生,有兩位 家族 老師帶領,所以60幾個23年級的小學生由6個老師來帶領不同的課程。

 

這樣子混齡課程怎麼上?基本上語文課和數學課是二三年級分齡上課,但又依照程度各分兩班;自然課和論語課則是混齡,但有時各家族單獨上課有時依課程安排又全體混合;英文課混齡上課但也依照程度又分成兩班;這學年的新課程為「地球村」,就是要分次介紹其他國家,例如這學期是介紹日本,除了介紹日本的文化風俗,還請來會講日文的家長教孩子們唱日文童謠和做壽司等活動;由於23班群才剛混齡上課,為了讓孩子們彼此熟悉,所以沒有安排主題課,主題課的時間就拿來讓孩子們一起做活動,像是分組利用紙箱蓋紙屋子等;另外還有家族時間,由個 家族 老師來安排活動或課程。

 

這樣課表和座位要怎麼做?所以每個孩子的置物櫃裡都有一個置物籃。例如安安一天的課程為例,早上到校時,安安要將昨天帶回家寫的作業本先教給老師批改(前天不需要寫的作業本都放在學校置物櫃不需帶回家),拿著置物籃到L家族自己的座位,置物籃正好可以放在課桌下當抽屜。坐定後先將黑板上老師寫好的今日聯絡事項和作業單等抄在聯絡簿裡。早上先是晨圈亦即家族時間,於是安安就在L教室上,接下來就依照課表看上什麼課就到哪一間教室。G23班群共有四間教室,LOE各占一間教室,V教室是空的可以靈活運用。所以孩子們就依照課表拿著置物籃跑班。我好奇的問安安:這樣你們小朋友會不會相撞!因為雖然說是教室,但沒有教室牆壁的分隔。

 

為什麼要弄得這麼複雜?正好去年有一篇專刊可以一起來參考。誠如 楊 教授所說:年級,不再是分班的唯一指標,人文國小的教室,沒有冷冰冰的水泥牆,不把班級,硬生生的隔開,而是依照孩子的個性、學習能力,用流動的分班方式,幫他們在學校裡,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這樣的混齡跑班方式,可以讓孩子在不同的課程中逐漸找出或發展出自己的興趣和對不同學科的能力。而23班群共有6位老師,每位老師在不同的課程中,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孩子的表現和能力,在 班群 老師會議中相互討論,不至於因為某位老師對某位學生有所偏見,而影響到師生關係或學生的學習。一般傳統學校,一個班級二三十位學生主要只由一位班導師來觀察學生的個性和能力,若是老師和學生的氣質無法契合,又無法及時換班級,這樣老師和學生豈不就要痛苦一學年甚至兩學年。人文課程的設計,需要耗 費 老師許多精神和力氣去帶領課程並從中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方向,人文的孩子真是幸福 

 

 

 

【發現特色小學】混齡跑班上課 唸國小像大學

 

如果國小分班,不再是以年級當作唯一的界線,在宜蘭的人文國小,發展出一套混齡教學的模式,依照學生每一門科目,不同的程度分班,所以每堂課,人文國小的小學生,就得跟大學生一樣,不停的換教室,發現特色小學系列,今天要帶您認識這套適性教學的理念。

 

雖然才念小學,不過,人文國小的孩子,已經很習慣這種跟大學生一樣的換教室上課,手上的塑膠籃裡裝了課本、文具,往各自要去的班級走。

 

像是一場走廊上的全校大遷移,每到人文國小的上下課,就會出現一次,因為不固定上課教室的教學方式,人文的孩子,每天到了學校,就先把書包收進櫃子裡,他們的學校生活,是端著籃子跑教室。人文適性基金會執行長楊文貴:「我們現在是把整個學校,兩棟大樓都當成是一種博物館的概念,博物館的概念就是,有某個區塊,屬於特定領域的老師,可以有系統的去佈置,同時適度的更新,變成孩子根據自己的這個時段的學習的內容,他就到那個地方做學習。」

 

到了教室裡,仔細看看,有些孩子的外貌,看起來像高年級,有些卻又比較稚嫩,的確不太像是同一個年級,這不只是孩子外表的成長差異,而是人文國小獨特的分班方式,跨越既有年級混班上課,也就出現了跑教室,這樣的學習型態。楊文貴:「因為,我們強調學生的個別差異,強調適性發展,強調學習的個別化的部分,所以如果拿學習當做一個標準來看的話,年齡變成不是一個關鍵的因素,反而是孩子的能力,孩子的學習風格,他的興趣,才是關鍵的。」

 

主攻兒童人格教育的大學教授楊文貴,試著把這套教學模式,放進人文國小裡,每堂課換教室,不固定坐位,把大學生的學習型態,用到了小學生的身上,所有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經過老師一年的觀察,從二年級起,年級不再是唯一的分班界線,二三年級,四五年級,成為一個群組,甚至是跨越二到五年級,依照各自不同的程度發展混齡上課。

 

像是二三年級這堂英文課,老師發現有些同學的程度比較好,能 和外籍 老師對話如流,下學期就會試著讓孩子和高年級一起上課,如果不適應,還可以再調整回原來的年級。楊文貴:「要讓跑得快的,跑得更快,所以二年級的孩子或是三年級的孩子,程度跑很快的話,就不會被侷限在一定要讀二年級的、三年級的,他有能力到五年級上課,就歡迎他也鼓勵他,參與這個部分, 那 老師會持續的觀察,他是不是很密切的融入,所以不是每一個孩子,不是那個最優的孩子,他在每一個領域,都能到五年級,而是他適合,譬如說,他數學特別強,或者他英語特別強,我們就給他一個機會。」

 

但是如果遇到學習比較慢的孩子,像是這堂四五年級混班的數學課,為了不讓孩子失去學習信心,老師就會適度將學生調整到適合他的學習年級。楊文貴:「在發展上比較慢的孩子,他在同年級的孩子,常常都是比較落後的,他沒有機會翻身,因為每進一階,都是一直上去的,可是現在,如果我是在同年級,我四年級,我比較弱,那相較於二年級,三年級,我就有一些機會可以貢獻,他會在這種鼓勵當中,找到他的優勢,那些過去一直在同年級,非常出色的,非常強的,可能形成某種過度的自尊、誇大,但是當他是三年級時很強,可是他跟五年級的哥哥姊姊在一起的時候,又有比較弱的部分,對他來講,也有某種調整自我做一些回應,也不會過度的膨脹。」

 

年級,不再是分班的唯一指標,人文國小的教室,沒有冷冰冰的水泥牆,不把班級,硬生生的隔開,而是依照孩子的個性、學習能力,用流動的分班方式,幫他們在學校裡,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用打破藩籬的開放式學習,希望在這裡長大的孩子,找到成就感,除了課本裡的學問,還要提早學會尊重他人、欣賞他人,不同的學習步調。

 

ps: 目前的人文國中小,因課程方向不定及老師之經驗不足,似乎已失去楊教授當初所發想的理念。實為可惜! (103/05/01)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人文國小
    全站熱搜

    安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