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人文國中小楊文貴教授,多年前接受記者訪問談到建構人文國中小的理念。
結合理論與實務一路從國小教職,後來到美國投入專業研究,主攻兒童人格教育;回國後,到國北師任教。楊校長完整的教育資歷與背景,讓他結合理論與實務,最後真正在人文小學落實,發揮最大成效。他表示,「我今天有機會在這服務,把長期現場觀察經驗結合學術研判後得到的適當且有效的方式來教孩子,因此,它是在一個安全、清楚、有系統的架構下,讓學校運作慢慢推進;與一般人的實驗認知有很大落差。」重視品德更甚於成績表現的楊校長更認為,教育是孩子天賦的權利!同時,他表示,「每個孩子的特殊性與個別差異真的很大,以整體學校系統來講,採取共同資源、統一結合的方式,因此,才會有些額外的關心或餘力來照顧特殊需要輔導的孩子。」的確,父母都希望孩子在學校 能被 老師照顧到,也因為「照顧好每一個孩子」的教育理念,讓他願意用各種的嘗試與努力,甚至投入較多的人力、物力,結合各種社會資源與家長的關心、自覺,表面上看起來像是增加很多的麻煩,但卻是真正解決了照顧特殊孩子的麻煩問題!因應教改作榜樣擅長親子教育的楊文貴校長歷經十年教改的教育制度變革過程,他表示,「教改談培養孩子帶著走的能力,談鬆綁,談課程自主,談教師專業能力發揮,包括九年一貫課程如何協同教學等大方向都是很正確;但教改後,家長要如何破除對升學主義的迷思,才是最主要的問題。」因此,人文國小的存在,就是在因應教改,想要做出可供參考的模組與榜樣。但對於家長認為孩子將來要回歸一般紙筆測驗,但應考能力卻變低的問題,他們在這可具體地看到學校教學是將知識融入生活經驗去學習,同時透過所謂自動報名檢定制度,讓家長對學習成效感到安心,願意讓學校繼續做下去。同時,對老師的能力提升,楊校長也說,「面對教改的多元化教材時,老師能力有限,所以像協同、互動、交換意見勢必要有足夠空間;至於對教材更深入的了解,像自編、選擇教材、設計課程,則需要時間與經歷。」因此,在其成長與培養過程中,讓他很感動的是老師們願意花更多課外時間去探索與互助合作,透過這12班小規模的學校重編,再加上密集協調,才有可能達到教改的理想水準。自信‧尊重‧好奇提及在小學階段要培養孩子哪些能力?楊校長說,「第一是要有自信;其次是要學會尊重別人,欣賞別人的優點,不忌妒;最後是要不斷好奇、學習,就是要有終身自學的能力。」因此,在小學階段的所有孩子,培養這三種能力,才是擁有在未來學習更多的知識的主要基礎。談到人文國小對語言的教學設計,他表示,「語言要常用,習慣以後就會不斷進步。美語是國際化的必備工具之一,為了讓孩子習慣使用美語,我們將福利社佈置成英語商店,讓孩子在購買過程,增加較多的演練,讓他不排斥,甚至習慣去用美語來表達,我們希望英文的學習是生活情境化的,透過這樣的安排,使其在語言上可獲得多一點的成就。」且據楊校長表示,孩子說要到英語商店買東西,較易獲得零用錢呢!此外,為了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這裡到處都有讓孩子能夠隨時閱讀的情境佈置。楊校長說,「環境只是被動,更積極主動的是透過設計,在閱讀後彼此分享;另外透過玩聲音、語言的遊戲像朗讀的技巧傳授,透過晨間朗讀,彼此體會感受以產生樂趣。長期下來,孩子自然就出口成章,至於推廣西遊記等古典文學,是要製造共同話題,讓生活不只侷限在電子遊戲的卡通人物。家長也可加入,一同討論,這些都是催化孩子喜歡參與這些事情的重要方法喔!溫和‧堅定‧無條件接納他即使是校務繁忙,楊校長只要有空就會陪孩子唸故事或討論閱讀心得。他表示,「在教育兩個孩子的過程中,我徹底執行長期以來所傳達的理念,所以我們的孩子是不需要打、不需要罵,從小到大就是溫和而堅定,然後無條件的接納他,孩子跟我們是很享受、很親密的關係!」在採訪結束後,我看到楊校長唸二年級的小女兒與同學跑來撒嬌的模樣,讓我感受到,在這裡受教育的孩子們,真的擁有來自師長與家長的愛與關懷,藉此不斷地激發出他們的學習潛力啊!
ps: 目前的人文國中小,因課程方向不定及老師之經驗不足,似乎已失去楊教授當初所發想的理念。實為可惜! (103/05/0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