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安媽咪育兒講堂】益生菌吃?不吃?PART2
各位朋友們,上次與粉絲們分享「益生菌的迷思」獲得大家踴躍迴響,那篇文章單純是希望能給家長朋友們,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為了孩子好"的方式。
其中一位媽咪的回應,看過後心裡很有感觸。這位媽咪因先生的疾病,還有擔心孩子所謂的"體質不好",添購了益生菌給家人長期服用,但看到醫師的文章指出許多孩子吃"益生菌"的理由,都不是必須的理由時,相信這位媽咪心理也有許多的意見,畢竟從她自己的經驗來看,益生菌是真的有用!
同樣是為人妻和為人母,我多少能體會這位媽咪擔憂的心情,相信她一定是位將家人照顧很妥當的好媽咪 (其實,安媽咪還做不到這種程度呢!)。不過這位媽咪文後的一段話,我覺得還是有必要提出來呼籲,這位家長朋友寫著:
『至於益生菌到底有沒有對自己的健康有改善,我想,每個人自己試試最清楚!
-------
-------
不相信的人就不相信。
相信就是相信。
如同許多網路上的文章,參考看看就好。』
首先,益生菌本來就有其用途,對某些疾病或情況,原本就會有用,有時還是必需品,所以大多數的醫師(包括我)並不排斥益生菌!然而益生菌連同許多民眾喜歡吃的保健食品,「吃多」一定就好嗎? 因為人體的代謝生理能力畢竟有其限度,在自然情況下,身體的代謝機能每天都得替人體一天基本所需的飲食和活動,作好代謝消化吸收的工作。
我常跟家長舉例,照顧孩子就如同照顧花草一樣,基本的土壤條件好,空氣、水分適當,不用加太多肥料,這株花草自然也長得好。可是,若土壤、空氣、水分等重要元素,因外在因素暫時無法充分供應,那視情況添加適當的肥料或營養劑是合理的,但長期使用是必須的嗎? 而若不注重基本的元素,一昧的想要依靠添加許多的肥料或營養劑來讓這株花草長好,結果會如何,就不用醫師來說明了。
另外,在講到"養生或保健"的觀念時,許多民眾都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和做法。但這些說法是對是錯? 要如何驗證? 以個人經驗,還是看別人的經驗? 這些說法和做法是安全的嗎?要多久之後才能確定不會對人體有長期的傷害? 要回答這些問題,必須要經過謹慎的研究調查,收集各案、長期觀察其反應等等,才能回答這些問題。畢竟用在人體,一但有問題,也許帶來的是不可逆的傷害。當然許多民眾自己無法做研究來驗證,只好相信「別人」的說法。只是,這個「別人」會是誰呢?
不要說是保健食品或養生觀念等,連兒科醫師在門診看到寶寶的某些情況,建議家長要更換哪一種特殊的配方奶(只針對原本就是喝配方奶的寶寶),但下次家長帶寶寶來門診,卻發現還是買了不適當的配方奶。只看到家長搔搔頭解釋說: 我去買奶粉時,那個店員說醫師建議的那個配方奶不營養不好吃,所以他推薦我用X牌!
醫療現場常發現,不管醫師怎麼說,對許多家長而言,「他們」的說法似乎還是比較吸引家長朋友! 但該說的衛教觀念,醫生還是得說,同時要找實證的資料來說。以下將益生菌的資料彙整,提供給媽咪們參考,希望可以讓大家有更明確的概念唷!快來看看吧!↓↓↓
A. 衛生署核准二十多件益生菌健康食品,如養樂多、優酪乳、奶粉、膠囊、粉末等,宣稱「增加腸內益菌」、「減少害菌」、「促進腸道運動」等功效的健康食品。為此兒科醫學曾開過會,做出明確建議。
2009年益生菌演講會共識http://www.pediatr.org.tw/member/bedside_info.asp?id=19
何謂益生菌? 定義:使用相當數量時對人體有健康助益之活性微生物.
用途:
1.急性腹瀉:
a. 對於急性腹瀉有縮短病程、改善腹瀉的效果,包括輪狀病毒腸胃炎。
b. 對於抗生素合併腹瀉可能有預防與治療效果。
2.新生兒壞死性腸炎:可能有預防效果,尚待更多研究證實。
3.過敏性疾病
a. 某些特定益生菌對預防高危險新生兒得到異位性皮膚炎可能有效,但罹患其他過敏性疾病機會可能增加,惟尚待更多研究證實。
b. 目前證據不支持益生菌可預防或治療氣喘與過敏性鼻炎。
c. 任何使用健康食品為過敏輔助治療者,仍須維持正統治療方式
4.目前證據無法支持益生菌有促進食慾與治療便秘的功用。
5.安全性:益生菌於免疫不全病人、早產兒、中心靜脈導管置入病人、腸黏膜受損病人等曾有引起敗血症等併發症的報告。
----------------------------------------------------------------------
是囉,兒科醫師建議使用益生菌的時機就如此而已。所以,很多孩子被建議吃”益生菌”的理由,其實是非必要的理由。
B. 以下是一篇實用的觀念報導! 請一起閱覽!
益生菌能改善過敏? 無實證
作者: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11月11日
很多家長購買益生菌給孩子服用,希望能改善過敏,然而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黃璟隆表示,目前尚未有實證顯示益生菌能緩解或預防過敏。
前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及免疫學會理事長,長庚副院長黃璟隆醫師昨(10)日指出,補充益生菌主要用於增加腸道的好菌,但尚無足夠證據能宣稱改善、預防任何的過敏病症。
黃璟隆醫師在洪鈞培文教基金會公益講座表示,常見過敏問題不外乎食物過敏、異位性皮疹、腸胃道問題、氣喘,過敏性鼻炎等;很多過敏問題從食物過敏開始,部分嬰兒半夜哭鬧,可能是對食物過敏,造成腸蠕動加快,出現腸絞痛,而當腸道黏膜受損,更多過敏原易滲入。父母經常沒想到嬰兒哭鬧是過敏引起,以為只是孩子不乖。
此外,兒童的異位性皮疹如果不處理,皮膚保護層持續受損,更多過敏原滲入,恐誘發更嚴重的過敏;所以過敏不宜放任不管,而是需要積極治療。
醫師提醒,過敏還是與過敏原、基因有關,一般來說,懷孕婦女也不需要為了減少嬰兒未來過敏風險而特別限制飲食,主要是在實證醫學上並無證據顯示孕婦不吃或食用任何食品可以影響嬰兒的過敏機率。
醫師進一步表示,每年十至十二月及四至六月是氣喘症狀發作較頻繁的時節,前者主要是天氣轉涼,後者主要與梅雨季,環境潮濕,過敏原大增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