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Rita Carter 著 / 洪蘭 初版:91/02/20 . 出版:遠流出版


一個周日午後,難得悠閒,因為家中一老一小都在台北。我打開電腦查詢資料,無意間看到”大腦的秘密檔案------一小時影音檔”,哇,在網路上還能看到洪蘭教授的演講影音檔,當然不放過了。點進去原來是臺北市圖的線上影音,順便還發現很多値得聽講的講座。有時羨慕北部有許多好的講座無法參加,但是像今天,雖然無法親臨現場感受大師演講的風範,但是坐在房間邊整理資料一邊就可以收聽線上影音,還可以隨時暫停,活動一下再繼續,好不快活,要趕快將台北市圖的線上影音存成我的最愛。


講座主持人黃迺毓教授說的好,有的書讀起來讓讀者會自慚形穢,認為書裡高深的道理是學者的事,但是洪教授的書則會讓人讀了想要”Do something”,想要學習洪教授憂國憂民的用心。看她的書很難悠哉悠哉,反而會熱血奔騰,想要告訴更多人也一起來看洪教授的書,也一起來感受洪教授對社會的觀察和對教育的關心。雖然台灣”教育的學歷”越來越高,但是對”科學”的概念卻還停留在”教科書的知識”,社會上還是常常看到很多不科學的事情(最明顯的就是SARS時許多荒謬的說法和做法)。遠流一系列的科普書則提供了普羅大眾一個很實用的機會來去接近科學。


為什麼要知道「大腦的秘密檔案」? 洪教授指出,就人類的發展史而言,18世紀是土地世界,19世紀是勞力世界,20世紀後則是腦力的世紀。所以各國都以如何培育人才開發腦力來增強自己國家的能力。所以,就如洪教授一貫的主旨:知道大腦的發育,才能了解兒童發展過程中,孩子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家長才更能夠知道如何讓孩子順性適性的發展。這本”大腦的秘密檔案”很有趣,除了講生理影響行為之外,還談了許多腦和學習的關係,但有一些部分對一些家長而言也許仍然稍嫌艱澀和無趣。遠流出版社請洪教授翻譯了許多有關大腦或認知行為的科普書我幾乎都看過,在看這類書籍時,也常會出現看不懂的情形,不過我會”跳著看”,因為這些書籍往往會舉很多有趣的實例,所以看不懂的地方先跳過去,先看實例再回頭看理論的部分,一本書翻前翻後不知不覺就看了好幾遍。正好有線上影音可聽,在這次的講座中,洪蘭教授還收集了一些實例來加以佐證書中的論點,一個小時的演講很快就聽完,回頭我還要找時間再將書翻一遍了。


 


揭開(大腦的秘密檔案)930911


 


以下是引用書中洪蘭教授的導讀:


我的父親有白內障,但是就像所有老人家一樣,他猶疑著要不要開刀,每次我們遊說他時,他就以中國傳統的「一動不如一靜」來抵擋,直到有一天我母親打電話來,語氣非常憂慮,因為父親看到幻影了,尤其是晚上睡覺的時候,他看到天花板上、牆上有許多奇怪的東西,甚至看到有人在走動,令我母親驚嚇不已。我一聽就曉得是父親的大腦在作祟,因為白內障阻擋了訊息的輸入,而我們的大腦是無時無刻不在解釋外界情況的,當訊息不夠時,大腦就從過去儲存的經驗中去找出最能解釋目前訊息的理由來替代,我們的視覺系統會自動把中間缺的空白填滿,因此,父親就看到了許多不存在的東西了。果然,父親的幻覺在動完手術後,便消失了。


  在等待動手術期間,我曾經去書店尋找相關書藉,希望父親能對他自己的情形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但是並沒有找到任何一本中文書可以讓我父親解除他心中的迷惑,幸好我父親懂英文,因此,我直接將這本《大腦的秘密檔案》給他看,特別是第五章的部份。從這次經驗我感覺到台灣這方面的訊息還不夠,大腦科學是進步最快的科學,但是坊間這方面正確的知識還是非常的少。我們常說「知識是力量」,但是很少人了解「知識是力量」的意義在哪裡。當一個人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時,他心中充滿了恐懼,他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心智失常,為什麼他看到的都跟別人的不一樣,他在各方面測試自己的心智能力,每天惴惴不安,擔心自己的心智是否比昨天更退化了。但是一旦知道這是大腦在作用後,所有的疑慮一掃而空,那種如釋重負才是真正「知識是力量」的表現。只有知道原因才能真正免除恐懼擔心,所以我決定儘快的把這本書翻譯出來,因為裡面所談到關於左右手、自閉症、過動兒、杜瑞氏症等等大腦裡的情形,是很多父母迫切想要知道的。


  我將桌子搬到家中的天窗下面,第一線曙光出現時便爬起來工作,一直做到天黑看不見為止。這本書也是少有的,不是編輯來催稿,


而是譯者打電話催編輯可不可以快一點。感謝遠流編輯部的配合,這本書終於在交稿後五個月要出版了(讀者或許不知,除了像哈利波特那種暢銷書外,一般的書是要排班的,每個編輯手邊都有堆積如山、做不完的事)。


  這本書的作者是個有名的科技記者,曾經做過英國晚間新聞「泰晤士河新聞」(Thames News)的主播五年,因此她掌握訊息的能力很強,可以遇到問題直搗黃龍,馬上抓到問題核心。我喜歡這本書的地方也在她陳述事情乾淨俐落,不拖泥帶水(很多人都有這種痛苦經驗,學生拿一個問題來問指導教授,從盤古開天闢地講起,三個小時以後還未繞入主題);但缺點是她沒有自己動手做過實驗,因此會相信「專家」(很多人都知道,最不可信的就是專家),補救的方法是用譯註,將目前還沒有定論,尚有爭議的地方指出來。


  不過,瑕不掩瑜,我認為這本書是目前講大腦功能最清楚的一本科普書,也是我翻譯多年來最喜歡的一本,常迫不急待去工作,覺得是心靈的嚮宴,覺得與我心有戚戚焉,例如她對左、右手的看法我就非常贊同。慣用左手或右手是有大腦的原因在裡面,一昧的改正是沒有道理的,等於強迫孩子去用他不是最強的腦去處理事情,實在是非常的不智,我們當然應該讓孩子用他最擅長的腦去學習,怎麼會因為文化因素而使孩子痛苦不堪呢?很不可思議的是,我最近去演講還聽到有教授告訴他的學生說,一定要把慣用左手的孩子改過來,因為「跟別人不一樣」。我不知道他有沒有聽過「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這句話,多樣性增加生存機率,更何況教育部不是大力在提倡多元智慧嗎?如果每一個人都一模一樣,就不必多元智慧了。其實「左」有什麼不好呢?雖然中、外都用左來代表邪惡,如「旁門左道」,但這只是文學上的對比法,並沒有任何科學上的證據。這使我想起造成洛陽紙貴的〈三都賦〉作者左思,假如他生在現代,憑著他的名字「左思」這兩個字,就足以使他直接坐直昇機去綠島改造了。傳統的力量真是很大,惟有新的知識才能從心裡去改變觀念,打破傳統。


  另一個台灣也有很大迷思的是男女性別差異。男女天生就有差異,這個差異來自荷爾蒙對大腦功能的設定,使得男女各有所長,所以,追求男女平等不是要女生去做男生的事,而是確保平等受教權與工作權,讓女生在她最擅長的項目上去發揮,並享有同等的升遷機會。在能力上並沒有哪一個性別比較優越之事,只有做哪一種事比較擅長,因為男女的認知方式不同。這裡特別要強調的是,所謂男生的空間能力比較好,並不是說所有的男生空間能力都比較好,而是說如果你是男生,你空間能力比較好的機率會增加。我常覺我們的統計課程沒有教好,常使一般人誤解機率的意思。


  過動兒和注意力缺失目前已確知是大腦的關係,並不是父母管教不當、放縱驕寵或孩子沒有禮貌的關係。知道這一點可以使很多夫妻停止吵架、責怪對方,而集中心力來補救生物機制上的缺陷。對於過動兒,目前有藥物「利他靈」(Ritalin)相當有效,但是很多父母不肯接受事實,或擔心藥物有副作用而不肯給孩子吃。關於這一點,我覺父母可以參考紐約州政府高等法院的判例,因為法官判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吃藥,否則是「虐待兒童罪」(child abuse),要坐監牢的。憲法賦予了兒童受教權,父母沒有權利剝奪,沒有服藥,孩子無法專心上課,即是剝奪了他的受教權。


  另外一點很重要的就是情緒發展的時間窗口很短,錯過了這個時期,情緒發展會不正常,密西根兒童醫院的柴加尼(Harry Chagani)醫生是我非常尊敬的學者,他對情緒發展的看法深獲我心。對台灣目前二十四小時托嬰、菲傭保姆等現象很讓我憂心,天下沒有什麼使孩子睡覺醒來母親就在身邊更讓他覺得有安全感的了,一個有安全感的孩子才敢去探索外面的世界,才有勇氣去征服不可能。如果父母肯聆聽孩子的心聲,他會發現,孩子要的不是山珍海味,而是爸爸回家吃晚飯。心情的空虛是許多財富填不滿的,相反的,心情的滿足也是財富換不來的。


  這本書是講大腦如何工作、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但它何嘗不是一本講哲學的書?看到腦中風或病變會產生這麼多奇奇怪怪的行為(如他人的手、佛利戈利症候群、凱卜葛拉斯症候群、偏盲、面孔失辨認症等等),會讓我們珍惜現在所有的。我們的傳統教育太過注重目的,忽略了過程。人生固然要有目的(不然會失了方向),但是到達目的地的過程一樣的重要,因為生命是一天一天過程的累積,不應該為了天邊的彩霞而忽略了腳邊的玫瑰,如何平衡兩者是需要智慧的,而智慧的來源就是知識。希望這一本書可以使人們更了解自己的行為,從了解中去規劃最適合自己的未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