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大人想一想 (75)
- Dec 31 Fri 2010 23:59
稱職的母親,從關照自己的需求做起
- Nov 28 Sun 2010 01:07
『不管』,比『管』還要難!---黑幼龍的教養之路
- Oct 29 Fri 2010 21:53
從花博看台灣—陳文茜
- Sep 05 Sun 2010 16:35
魔鬼沾父母 該放手了
- Aug 20 Fri 2010 23:03
發展性的管教
前幾個月在舊書攤發現一本書:「你的九歲孩子-慎思又神祕的年齡」。今年安安生日就滿九歲了,所以看到這本書,而且標題-慎思又神秘-引起我的興趣,當然就買回家了!嗯,慎思又神秘?我想到安安這孩子,每天聒噪不停,滿腦天馬行空的想法,到現在連玩躲貓貓都會忍不住偷笑而洩露藏身之處,會有什秘密藏在安安的腦子裡?
- Aug 14 Sat 2010 00:42
蘭嶼勇士最怕什麼?
一次,在一場閱讀講座裡,台東師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的 楊秀茂 教授說了一個笑話: 蘭嶼勇士最怕什麼? (在全場靜默後,公布答案)-------怕郵差!因為每次郵差都帶來裝滿書又很重的包裹,然後蘭與勇士將這一箱箱裝滿兒童繪本兒童書籍的包裹,扛到學校倉庫,等待有人來拆封,等待-----常常沒有人拆封。然後,郵差又再繼續送包裹來。
- Jul 19 Mon 2010 00:35
婆媳關係學問大--1
- Apr 06 Tue 2010 23:08
功課,引爆家庭關係衝突
- Apr 04 Sun 2010 21:36
兒童節作業的異想世界
安安期待的兒童節終於到了,因為這天他可以「瘋電腦」!平常日若安安將該做的事做完,9點鐘前他可以玩game 20 分鐘。不過安安對一般的on-line game興趣不大,前一陣子玩facebook,最近是迷「摩爾莊園」。安安這孩子的自制力算不錯,說好20分鐘大部份會自己停止,所以當安安要求兒童節要「瘋電腦」,我和安爸討論過後,就答應安安的要求。
- Nov 24 Tue 2009 23:03
做到的爸媽請舉手---培養孩子之前,先培養自己
安安從上學期開始在學校跟著老師學爵士鋼琴,老師連敎鋼琴都本著人文國小的特色,希望用「引出興趣」來吸引孩子練琴的動力。所以老師只敎簡譜,右手彈主旋律,左手呢就跟著右手主音彈和旋,而且都是彈歌曲,例如安安熟悉的世界童謠之類。上學期末最 後 老師寫了一首歌曲的簡譜,這首歌我聽過,但是安安彈著彈著感覺不出歌曲的旋律不知道怎麼彈,所以我上KKBOX找了這首歌給安安聽,原來是前二三年轟動一時的「老鼠愛大米」,記得當時跟安安同齡的小朋友(不是上慈新托兒所)幾乎都會唱。這學期要繼續練琴,我去 和 老師商量能不能選安安熟悉的歌曲來彈,這樣安安彈琴時比較能感覺到旋律,而且安安在家彈琴時,我和安爸都很喜歡在旁邊聽。老師很訝異的問說:我以為孩子都很喜歡這類歌曲?我說: 對呀,很多孩子喜歡聽,可是安安不會這些流行歌曲,因為我們在家不聽,也不看一般的電視節目,倒是聽不少以前的校園民歌和經典的西洋歌曲。老師又問:那海角七號呢? 我說:安安會聽,可是是在學校聽來的。老師露出嘉許的眼神!
- Nov 15 Sun 2009 14:48
破解幼兒家長八大迷思--爸爸媽媽放輕鬆
- Nov 15 Sun 2009 14:24
皮指紋與孩子性向與智力的迷思
皮指紋與孩子性向與智力的迷思
- Oct 29 Thu 2009 23:55
吞火,真的很誇張嗎 ?
- Oct 10 Sat 2009 14:13
家家有本幸福經--管教的藝術
朋友轉來一篇文章,看得既感動又驚心動魄.就在昨天的健兒門診,一位約三十歲左右的媽媽抱著一歲的兒子來打流感.這位寶寶很壯,才一歲就13公斤了,媽媽一進來就用力的將原本在懷裡扭來扭去的寶寶放在診療台上,順勢打了孩子一下屁股,"啪"的一聲嚇了我一跳,我心想:這出手還真重.就在檢查和衛教過程短短數分鐘左右,這媽媽一邊抱怨孩子不聽話一邊又重重"啪"了幾次孩子的屁股(每啪一下我心裡就跳一下).後來她將孩子抱起後又一直拍他的臉,邊對孩子說著:你都不聽話害我好累,孩子也學媽媽一樣拍著媽媽的臉.結果媽媽跟我說:醫生你看,這孩子這麼小就會打人,常常打我,我怎麼講他都不聽,怎麼辦?
- Sep 18 Fri 2009 22:22
你會是更自在的父母
楊教授這學期終於放下人文基金會執行長的重擔,可以有比較多的時間回歸於教授的輔導專業,這學期開始就開了幾堂不同的課程。這篇紀錄稿是今年98年新的娃娃國家長聽課的紀錄。看來今年人文國小又號召到一批很棒的娃娃國合夥人了。身為剛畢業的娃娃國家長,我也參加 楊 教授開的「深度陪伴」課程,說真的雖然我是個很認真學習的媽媽,但是隨著安安長大,安安的一些行為有時也讓我快招架不住,親子關係偶爾會拉緊繃,所以看到 楊 教授開這麼好的課程,就趕快報名參加。這周談的話題有點類似 楊 教授這次家長講座的題目「作個自在的父母」。我自己在和不同家長互動時,往往也發現怎麼很多家長在孩子面前都無法放輕鬆,經常一開口就是擔心的話語,愛不夠會擔心,愛太多也擔心(而且更擔心)。我想起這幾年在看診中印象最深刻的兩個畫面,一個是在10年前,我還是住院醫師時(我尚未結婚),有一天下午聽到病房怎麼傳來孩子持續的哭聲,而且還蠻悽慘的,原本以為是沒有大人在病房,孩子找不到媽媽所以一直哭。我趕緊從辦公室走去病房看看,一進病房,看到的場景是一位婦人站在病床旁(應該是媽媽),孩子約三四歲做在病床上哭。媽媽雙手環抱冷著臉並沒有要去抱孩子的樣子。我走近病床問:小朋友怎麼了嗎?結果那孩子站起來,竟然主動抱著我。當時我真的很驚訝,想想看,三四歲住院的孩子不是最怕穿白袍的醫護人員嗎?一般的孩子看到可怕的人走近,不是應該去抱媽媽,怎麼這孩子竟然是來抱可怕的穿白袍的醫生,而且抱緊緊的,這是什麼樣的親子關係?這樣的驚訝一直到我讀到「依附關係」後才明白為什麼孩子會對陌生人有反常的熱情。這種不安全的依附關係,躲避的依附(anxious-avoidant attachment),孩子會漠視媽媽的存在。這種孩子的母親,似乎也較嫌棄他們的孩子,甚至對自己的孩子有憤恨的情緒。和其他母親相比,較少花時間摟抱、親近他們的孩子,所以孩子較常哭鬧,也很難被安撫,在孩子哭泣時孩子寧可選擇陌生人的安撫。
- Mar 30 Mon 2009 00:12
孩子,我們做錯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