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分享學習感想

最近新認識一位朋友,是位資深的童書出版者,對童書和文化非常在行。看到她FB裡一篇貼文,頗為認同。以下是這位朋友的FB貼文:

****************************⋯⋯
雖然做童書出版三十年,但只要是關於親子教養的講座或發言,我一向謙讓迴避。儘管成為親子或閱讀專家什麼的,對推廣理念很有助益,但我仍選擇低調,因為接觸愈多,愈覺得教育這領域水很深,而且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學校,狀況都不一樣,輕率發表自己的經驗和意見,對別人未必是好事。所以,不論出書或演講,還是要根植於踏實的理論基礎,比較穩妥。不過,我也常在想:這樣會不會太保守了?因為市場和群眾是喜歡速效的、亮眼的、立即可用的,最好看一本繪本,就可以解決一種教養問題,增加一種學習力。不過,天下沒這等好事的。所以還是讀者的程度問題吧!以下,是少見有批判性的好文。

【講座心得】(轉貼)
早上出門購物聽到宣傳車的廣播,今天下午有一場閱讀講座,是某部落格作家擔任講師,好奇別人如何談這議題,於是臨時決定去參加。

其實講師說得蠻生動的,但演說內容讓我終於明白為何現在很多家長將圖畫書(繪本)視為教養孩子的萬靈丹,大至品格,小至如廁,似乎只要透過閱讀圖畫書,就可解決所有的問題😅

到了發問時間,家長們踴躍的發問,其中一位家長詢問:
孩子就讀幼幼班,老師常常跟她抱怨小孩上課坐不住,影響班級秩序,她跟孩子講也沒用,該如何和孩子溝通?

講師回應了一些讓我頗傻眼的方法,且安慰那家長,先不用擔心或考慮孩子是否過動(啊?!這算暗示嗎?)

聽著聽著突然生氣起來,講師回應完我立刻舉手,獲得發言許可後,立刻教師氣場全開的從皮亞傑的認知發展學切入,再到幼兒課程理論總結2歲孩子的學習特質以及適合的學習內容和方式,說明有問題的不是孩子,是孩子的園所和老師

我想,我終於理解為什麼幸佳慧老師只要提到過動,總是那麼激動氣憤的原因了。

我無意得罪和冒犯人,只是突然驚覺,分享教養經驗然後火紅的部落格媽媽們,儼然以專家的身分到處進行講座,在沒有紮實的相關專業背景下,以自己帶孩子的經驗去回應教養或教育問題,是讓人憂心的現象啊!

***********************************************

看到這位朋友轉貼的[講座心得],想起幾年前回校進修心理學,炎炎夏日窩在書桌前啃[兒童發展學]教科書時,心裡又驚又喜。

喜的是,確定知道自己在中年時回學校學這些基礎理論,並不是昏了頭的舉動。因為在門診看到太多大人自己小時候怎麼長的當然都忘了,所以帶孩子時,只顧著從大人的角度去看孩子的需求,搞得很多孩子很可憐。雖然也花時間給點建議,但總是有點心虛,畢竟兒科醫師學的”神經發展”,和孩童「心理心智發展」其實差很多,有機會花時間學習並了解不同年齡孩子的心智發展,那麼至少在和家長溝通衛教時,可以不用再心虛,可以理直氣壯得多替孩子們講”道理”給家長聽。

驚的是,常常讀到一個年齡階段孩子的發展行為時,都忍不住反省一下,回顧自己當年有沒有因不了解安安的心智發展而多罵了他,還有之前給家長們的建議,有沒有反而幫倒忙!

這幾年,各類教養經驗在各類FB流傳,各類教養書籍搭配各類講座廣為宣傳,然後,在門診聽到年輕媽咪們問些以前從沒聽過的說法,也算是另類學習咧!

arrow
arrow

    安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