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能力對寶寶一生的重要性!
咀嚼能力對寶寶的各種發育有重要的影響,家長不可不知! 這也是為何兒科醫師一直強調,4-6個月的寶寶該開始吃副食品時,家長就要積極讓寶寶學習「吃東西」的原因喔!
-
從營養觀點來看:
(1). 隨著寶寶逐漸長大,腸道的消化功能和腸道酵素分泌量也逐漸跟著成熟。4-6個月的寶寶以喝奶為主,食物為副食品,但到了一歲,寶寶的腸道消化功能已和大人一樣可以消化吸收各種食物,所以一歲的寶寶要以固體食物為主食,奶類為副食品,這樣才符合這時期的營養需求。
(2). 太晚開始讓寶寶學吃副食品,會不利於寶寶咀嚼能力的訓練,往往一歲之後對固體食物的接受度也會比較差。而學者研究發現,充分咀嚼能促進食物的吸收,特別是蛋白質的成分。所以要讓快速生長期的嬰幼兒得到充分的營養,他們是否具有較強的咀嚼能力就顯得特別重要。
2. 從健康發育觀點來看:
不要小看吃東西時”咀嚼”的這動作,這個動作對寶寶的健康幫助可多著呢!
(1). 寶寶在學吃副食品時,透過咀嚼,就像在自我訓練口腔肌肉,下顎骨會因此變得發達,日後更能充分咀嚼固體食物 (臉型也會比較好看呦!);
(2). 寶寶的齒齦可以因吃食物而得到按摩和刺激,促進牙齦血液的循環,進而保護口腔的健康;
(3). 咀嚼時分泌的唾液和肌肉的運動也可以將附著在牙齦上的殘渣清除。可見得,咀嚼能促進寶寶的口腔發育和健康呢!
3. 從發展觀點來看: 寶寶的咀嚼能力需要訓練
(1). 5~6個月左右到2歲左右,是寶寶學習咀嚼和吞嚥的關鍵期。過了這個關鍵期,寶寶的學習和訓練會變得困難,所花的時間也會更長。
(2).寶寶牙齒的發育可以因咀嚼而加強,所以為了讓寶寶的咀嚼能力得到適當的訓練,兒科醫師和牙科醫師都不建議一直給寶寶吃黏糊糊的副食品,因餵寶寶都用囫圇吞就可以,如何訓練咀嚼能力? 最終對牙齒的發育也不利。牙醫師發現,若給孩子的食物常常太軟化和精細化,孩子也越來越習慣和喜歡吃不需要多加咀嚼的軟食。結果在牙科醫生發現像下顎骨狹小、齒列排列錯亂、咬合不全等問題的幼兒越來越多。
(3).學習咀嚼食物,可以讓寶寶嚐到食物真正的味道。而食物的味道、軟硬度和溫度感,可以使口腔得到刺激,從而產生享受美味食物的心理滿足感,所以咀嚼還具有安定情緒的作用呢。
4. 從語言發展觀點來看:
門診常有孩子二歲多的家長詢問孩子講話發音不標準的問題。其實在評估幼兒講話發音能力時,一定會先詢問孩子學吃東西的過程順不順利,以評估孩子咀嚼的功能訓練得如何。這是因為透過咀嚼和吞嚥食物的訓練,讓寶寶的舌頭和嘴部肌肉得到好的協調性,可以讓寶寶日後講話的發音較標準。
5. 從教養態度觀點來看: 這是很有趣的觀察,下回再分解!
安媽咪健康講座: 母乳寶寶甚麼時候可以開師吃副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