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咪問: 「醫生,我看了妳在FB對於孩子發燒的說明,知道原來發燒並不一定需要急著退燒。其實像我的孩子經常發燒時活動力並不會太差,反倒是每次妹妹吃了退燒藥,特別是用肛門塞劑後,都一直冒冷汗,但她又不愛喝水,我還要擔心她會不會脫水哩。可是,發燒真的不用退燒嗎? 甚麼時候還是應該用退燒藥呢?」
的確,「發燒」並不一定要急著退燒,但是因「高溫」而帶來的不舒服現象,有時也是需要適當處理的。有幾種情況是兒科醫師會建議要積極退燒情況,如下列幾種情形,因其負面影響較大,當體溫超過38°C以上就可考慮積極退燒:(用退燒藥)
-
慢性肺病
-
併發心臟衰竭之心臟病或發紺性心臟病
-
曾有熱性痙攣或曾有癲癇發作
-
嚴重神經肌肉疾病
-
慢性貧血
-
糖尿病與其他代謝異常 (例如先天酵素缺乏)
-
孕婦
-
其他因為發燒而有特殊不適症狀。例如只要溫度上昇就昏睡不吃不喝,或頭痛想吐,或較小的孩子一發燒就躁動黏人等。或是孩子由長輩照顧,而孫子女發燒會讓長輩很焦慮的話。
要用甚麼方式退燒呢? 最有效的方式當然是使用退燒藥。原則上,兒科醫師會建議先以口服退燒藥為優先使用,若溫度退得慢造成持續不舒服(用口服退燒藥1-2小時候),或因嘔吐無法吃藥,才選用肛門塞劑。至於溫水拭浴或退熱貼等方式,因不是針對發炎引起的體溫升高現象去作用,只是治標,不過若用了這些方式可以讓孩子舒服,原則上也可使用 (但1-6項請用退燒藥)。
生病時多喝水是一般的觀念,而「孩子生病時不喝水」就會造成家長們的擔心。發燒雖然會造成水分由體表散失,且退燒時往往會出點汗,所以是可以適量補充水分,但大部分孩子並不會因為燒個幾天就脫水,且因孩子生病不舒服,少量多次補充不用特別強迫。有的家長問說能不能讓孩子喝椰子水退火,原則上只要孩子喝得下,喝開水喝果汁或椰子水都可以。
然而若有這些情況例如,進食不良、嚴重嘔吐、嚴重腹瀉、反覆發燒與退燒而導致大量流汗等情形引起脫水時,會使病人排汗與散熱能力降低,可能影響退燒藥的退燒效果,也可能因為嚴重脫水導致體溫過高,此時應注意適度補充水分與電解質。
而照顧發燒的孩子時,有幾點不建議做的事情是:
-
不能使用冰枕和擦拭酒精。
用冰枕反而會增加發燒時的生理代謝,而擦拭酒精後會造成皮膚表皮血管收縮,更不易散熱。
-
不需要特地因為發燒而喝運動飲料:
有一些家長以為發燒出汗就要喝運動飲料補充電解質,那倒是不需要,除非孩子除了運動飲料之外其他的水分都不接受。雖然退燒時會出汗,但若不是一直大量出汗,倒不至於因此就流失多少電解質,而運動飲料其實糖分都太高。若要補充電解質的話,建議家長去藥房購買兒童專用的口服電解質液。
-
不要因為發燒特地帶孩子找醫師幫孩子打點滴。
點滴輸液只是水加一點點葡萄糖和一點電解質,對發炎真的沒甚麼治療效果,所以對退燒當然也沒效。若因疾病需要輸液治療的話,醫師會主動建議,家長不需擔心。 (孩子打點滴很可憐呢)
-
不要要求醫師開「消炎藥」。
有些家長聽到孩子因喉嚨發炎所以發燒,但醫生只有開簡單的感冒藥時,常常會問: 不需要吃消炎藥嗎?
其實發燒雖然是因為病菌感染而造成的發炎反應,但不是「發炎」就要吃消炎藥。有些退燒藥本身就有抗發炎的效果,但這種抗發炎的效果是針對身體因被病菌感染激發的發炎反應,退燒藥本身並沒有抗菌的作用。而真正能對抗病菌的消炎藥大多是指「抗生素」,但抗生素是用來殺”細菌”,而大部分的感染卻以病毒居多,所以用抗生素對抗病毒感染是沒有治療效果的,所以沒有併發症的一般感冒,雖然有發燒,但不需要吃抗生素。若發燒就吃抗生素,反而帶來抗藥性的問題。少部分病毒感染,例如流感,是可以吃抗病毒藥物來消炎。若因疾病需要醫師會主動評估是否須開立抗生素,家長不需擔心。
-
不需要因為吃退燒藥又燒起來就要一直帶去就診。
請記得,發燒是因為病菌感染而發炎的現象,而不同病菌有一定的病程要發展,就像嬰兒玫瑰疹,會高燒三天左右,這三天用再強的退燒藥也無法解決燒燒退退的情形,請第一次帶孩子就診時,向醫師詢問觀察的重點以及何時覆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