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無他 唯愛與榜樣
從安安上娃娃國開始(G1),那兩年每每我偶爾到學校,都看到Q爸或Q媽的身影。
Q爸,見識廣思考清晰,以理工科的頭腦將事情犀利分析到位。娃娃國和G2那一二年,Q爸幾乎是學校/家長會的雜工,各種會議活動經常到場幫忙。然而現在的Q爸,因不打口水混水戰直言建議的方式,讓他成為許多人文在任家長都認識的黑牌家長。可是如果你看到他,其實他純粹就是個愛孩子愛家愛校的爸爸。
Q媽先前也經常到校幫忙,還準備點心給孩子們,Q媽非常低調溫柔,純粹就是個愛孩子的媽咪。
Q爸Q媽這幾年都分別應之前小學部老師之邀,到校協助課程或開社團課。Q家在學校附近,當時Q家也成為娃娃國一些家長課後暫時寄放孩子的地方,孩子們在他們家吃喝玩樂都可以。
我相信當時學期末時Q媽Q爸一定常收到孩子們寫的回饋卡。那時我是班級家長總召,每學期末辦的家庭日,要特別感謝的家長們,一定包括Q爸Q媽。
曾幾何時,Q爸Q媽不再出現在學校,而Q爸的建言越來越犀利------
當我們決定轉學時,我還和另一位家長說過,如果愛校的Q家要轉出的話,那對學校總體而言真是一大損失啊!
可惜,終究Q家三個孩子還是轉出了了。
可惜了,人文!
以下是Q爸對NG花絮--5 (帶不出去的孩子)的回應
Ps: 要不要讓孩子學基本學科,這個問題在這一年在人文討論的很熱烈。之後我會再補述
Q爸:
我一向自栩是超專業人士,大學讀的是號稱全國最難讀的科系,五年來只見無數的同學一直逃竄轉出,從未見到一個外系的人轉入本系,系內很多人要靠作弊才能挺過考試,我從未作弊撐到畢業
我是鐵工廠養大的孩子,不論知識,技能,理論與實際皆鎔鑄於一身,後來待過科技公司與傳統製造業,深知一個工程師最重要的本事就是「解決問題」,耍嘴皮子在工程領域裡一點用也沒有
像我這樣的「專業」人士,在人文家長合夥人環境中會發生什麼事呢?約二年前,學校數學老師找我到班上協助,約莫兩堂課我就與老師起了很強的理念衝突,我發現老師要的不是「專業」,他要的是「安親」,這樣是不需要我的,進一步觀察可知,所有的科目內涵都是「安親」與「調育(療育)」,科目的名稱都是包裝紙,那些課程對增長孩子的智識,幫助不大,學校習慣精選本來就在該領域強的孩子來做模範,事實是,會算的孩子就很會,不識字的還是不識字
"基礎學科"與"天賦的發現"是兩件獨立的事,在這裡卻混為一談,"等孩子準備好了,再學",等孩子說:我想學了,卻發現師資沒了,資源沒了,環境沒了,腦細胞神經連結固型了,還學什麼?於是不然就是:不用學了 !或是花大筆銀子,去補習班,吸著上百人吐出的廢氣,坐在比你屁股小的椅子上,拿著望遠鏡抄筆記!
為了自圓其說,學校再創造"自主學習"及"自學"兩個口號,來解答上述的矛盾與疑惑,我能說什麼呢?這種孩子100個大概出5,6個,我自己就是一個徹頭徹尾自主學習及自學的人,面對這種謊言,我能說什麼呢? 唉,選擇相信的信徒,就去堅信吧,恭祝您的孩子成為一個能夠自主學習及自學的強者,倘使現在看不出來,那是因為他還沒準備好. . . . .OMG ! 還真的有很多人相信哩 !
品格教育與個人性格的養成,不可能由課程設計來養成,就算有也很微薄,孩子天天由與他相處的人身上學習,在家是父母,在學校是老師,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深深影響著孩子,老師不可能偽裝,老師的生活哲學與精神,處事態度,有否守信,言行是否一致,生活是否規律,舉止合宜,講述有理,這些才是真正的教育,專業且有品格的老師,是孩子畢生之福
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
在學校這裡,老師不停流動,孩子的心中,會怎麼想 ? 老師極不穩定,會影響孩子什麼 ?養成一個專業且有品格的老師,何等困難 !華德福要三年,在這裡,家長可隨意進入現場任教,可見學校要的是安親,專業與其他種種是沒有的事
ps: 給親愛的舊人文合夥人,如果你/妳願意,為了自己的孩子以及孩子的朋友們,請將妳/你的故事寫出來 (歡迎公開,或以悄悄話我在來整理),讓我們為孩子們盡一點力,就如洪蘭教授所說:只要看到不對的事,你我都不能袖手旁觀,要勇敢站出來指正,人人都盡他公民的責任時,台灣一定可以成為真正美麗之島。 (請閱讀:教養與教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