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開竅了嗎?  ~~ <阿虎開竅了?>
 

150037044.jpg    

 

 

內容簡介 

阿虎是隻什麼事都做不好的小老虎︰他不會讀書、不會寫字、不會畫畫,甚至不曾說過一句話,而且他吃起東西來還邋裡邋遢呢!阿虎爸爸非常擔心,可是阿虎媽媽說︰「沒關係,阿虎只是慢一點開竅。」所以他們給阿虎一個更廣闊空間,讓他能自由自在的成長。後來,正如阿虎媽媽說的︰時間到了,阿虎開竅了! (from金石堂網路書局)

 

 

朋友A的孩子三歲多了,活潑好動玩個不停也講個不停,然而二歲多時,也曾因擔心孩子”語言遲緩”而讓朋友傷透腦筋。

朋友A來問我孩子的情況需要評估嗎? 許多人都跟朋友A說孩子語言有問題,需要做評估治療等。

朋友A紅著眼說,有一次帶孩子去社團上幼兒課程,老師說孩子講話慢就要多練習,於是課後發糖果時,要孩子們說”謝謝”才能領,但朋友A的孩子,在老師面前就是不說話,因此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其他孩子領糖果。孩子後來很不喜歡去上課了。

 

孩子二歲三個月,詞彙量雖然稍微少一點,但聽得懂大人複雜的指令,和大人互動性高,本身發育良好,家庭又穩定,沒有高風險因素。我跟朋友說明這年齡語言發展一定得擔心的幾個情況後,說: 再等個三個月吧!

 

結果,現在是”話太多!

 

我講 <阿虎開竅了?> 的故事給朋友A聽,她了悟的點點頭!

 

朋友B有兩個孩子,老大國三,老二妹妹剛上國一。為了二個孩子,朋友經常述說著煩惱事。因朋友B工作忙碌,兩個孩子從小學開始,下午都上安親班,接著上補習班,寒暑假休息幾天後,因朋友得上班,放心不下兩個孩子在家跟著阿嬤,所以孩子又繼續上暑期安親班。日子就在兩個孩子接送上下學,安親班才藝班奔波中度過,薪水也投入不少在這些課外的學習花費。

 

老大哥哥個性溫和,從小在媽咪的堅持下,一般的家事包括洗衣掃地都不含糊。且不喜歡手機不愛上網,對自己的要求高責任心重,"做功課”和學鋼琴這些事情,從來都主動做好不需爸媽叮囑,也很喜歡閱讀。上了國中,一樣聽媽咪的話,沒甚麼所謂的叛逆期。哇,這樣的兒子還真讓許多媽咪羨慕! 但是上了國中後,功課漸漸吃力,但哥哥因自我要求高,還主動的要求去上更多的補習課程,但仍沒有起色。

 

老二妹妹則是從小活潑有個性有主見,朋友B說,妹妹不像哥哥那樣”聽媽咪的話",很早就有叛逆期。妹妹對功課沒興趣,對才藝沒興趣,連媽咪講故事時都會打瞌睡。小學時已經常為了”寫功課和學習才藝”,還有一些行為觀念等和媽咪直接對立,甚至幾天母女倆不說話的情境都發生過幾次。妹妹國小成績勉強,但上了國中之後,明顯的吃力許多。雖然一樣上安親班上補習班,功課一直拉不上來,連班導師都要朋友B注意妹妹的情況。為此,朋友和女兒之間又增添許多次的衝突。

 

朋友B這一男一女,一個「好」字,卻有各自的問題要煩惱,而妹妹的倔強,讓她經常嘆道:怎麼同樣是一個媽生的,用帶老大的方式帶小的,得到的怎麼是完全相反的反應?

 

我和朋友B談談聊聊,哥哥方面,現行12年國教的目的就是希望不要讓孩子和家長,為了要多得幾分的分數花費時間精力去拼命補習,而是將這些時間轉為讓孩子們多點時間去運動或去發展自己的興趣。朋友回去和哥哥討論後,將多餘的補習停掉,媽媽上健身房時經常帶哥哥一起去,哥哥想繼續學鋼琴就繼續,有多點的時間,喜歡閱讀就多看看書,還可以增進作文的能力。

 

妹妹的情況較多,我建議朋友也將妹妹補習的時間減少,但要她陪妹妹一起做功課,看看孩子學習上的問題點在哪裡。其實在一般學生在課堂上不會的課程內容,到補習班也不見得學會,且上了一整天課,孩子頭腦都超載。大人自己下班都不想動腦筋了,而孩子放學很累還要趕補習班,到了補習班又不是一對一教學,個別的需求和學習的問題一直無法被發現,怎麼看的到效果

 

同時,也提醒朋友B不要用對哥哥的標準去要求妹妹,在多元化的社會中,有個性能表達意見的孩子未來反而是優勢,若孩子的想法並沒有偏差,只是和家長不同而已,家長為何不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呢?

 

隔一陣子,朋友B說她每天花半小時陪妹妹寫功課,二三個禮拜後,成績就有進步了,而朋友也不再像之前堅持一定要妹妹”聽話”,母女倆的衝突也少很多。

 

朋友說: 妹妹雖然不愛讀書,但看媽媽工作很累,還會主動過來按摩,也一樣認真做家事。其實也是個好孩子哪!

 

我也將<阿虎開竅了?>的故事講給朋友聽。

聽完後,朋友說: 對,就是這樣。以前我逼妹妹學這學那,搞得她對功課和學習更沒有興趣和信心,現在想想,妹妹被我逼得還真可憐! 不如放牛吃草說不定還比較好!

 

我說: 單純放牛吃草也不見的對。其實很重要的一點是,你一直都有陪伴妹妹,只是緊迫釘人的方式不見得適合妹妹。媽媽自己願意改變方式,自然就能看到孩子的優點,用陪伴來等待孩子開竅,孩子也會體會到媽咪的用心。

 

兒科醫療的一大重點是,兒童發展評估。以前農忙時代,一家好幾個孩子,孩子只要少生病不鬧事就好像OK,即使發展慢一點,也有所謂「大隻雞慢啼」的觀念,長大就會講話就會懂,若長大仍不會好的話就是命,讓許多孩子錯過了早期療育的黃金時期。而若孩子是屬於注意力不集中或自閉症症候群的範疇,那更常被誤會是笨蛋或故意鬧事或不乖,導致成長學習過程中受盡各種挫折,很是可惜。

 

還好,隨著時代演進和醫療觀念的進步,兒童發展成為兒科醫療中很重要的照護部分,在門診常有家長帶孩子來詢問孩子發展中常遇到的問題,例如語言,行為,情緒等等,這是好事,畢竟早期發現早期療育,對有需要的孩子是很重要的關鍵。

 

但其實,家長在門診詢問孩子發展的問題,結果都不是問題,只是因為家長對孩子發展程度不了解。雖然說父母親應該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但畢竟「為人父母」的能力,是一種後天養成的能力,這種能力受到原生家庭,成長的環境,學習歷程,還有個性氣質的影響,自然衍生不同的親職教養態度和觀念。若家長習得的親職教養態度,剛好不符合自己孩子的個性和氣質,就容易出現家長看到的「問題」。但家長眼中的問題,真的是孩子的問題嗎?

 

曾經聽一位從宜蘭轉回台北服務的小兒神經科醫師朋友說,在非都會區,有時是孩子在健兒門診被發現有發展遲緩的情況,但家長因各種因素不帶孩子來做進一步的評估,可是在台北,反而常遇到明明發展很正常的孩子,只因為沒有符合家長的期望,就被帶來評估。這也算是一種城鄉差距吧!

 

希望每個孩子背後,都能有位有耐心又願意理解孩子的家長!

 

是阿虎開竅了?  還是,身為家長的你,開竅了嗎?

arrow
arrow

    安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