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非「書」不可!

 

安安大班時,我常和安安玩一種猜謎遊戲。這遊戲的玩法是心中先想一個東西,然後由對方提問,例如:是動物嗎? 或是可以吃的嗎?等等問題,對方藉由這些問題來收集與答案有關的線索。有一次,由我來猜安安心中想的東西,猜了半天,終於確定安安想的是一件日常用品,但又不是牙刷餐具甚至玩具這些每天要接觸的東西,最後只好請安安公布答案,安安還覺得很奇怪,媽咪怎麼猜不出來? 原來答案是------書本啊!

是啊,對這個從出生就和書本一起長大的孩子而言,書,就是安安每天要接觸的一件「日常用品」呢!

 

我和安爸原本就喜歡閱讀,所以從安安出生後,親子共讀對我而言原本是件平常的事。但在安安一歲8個月時,因先生工作之故全家搬到羅東,而我請了育嬰假。當時在人生地不熟且宜蘭尚未有適合小小孩參加的活動之窘境,而我自己還要適應從兒科醫師轉換成鄉下全職媽媽的角色。還好,陪安安看書講故事的互動緩和了許多我這沒有經驗的全職媽媽可能抓狂的情緒,讓我更真切體會到親子共讀,這個「共」字對親子互動的好處。

 

也因為如此,當安安上幼兒園而我回到醫院重新當起兒科醫師後,親子共讀就變成我向家長說明嬰幼兒照護的衛教項目之一。我總向家長朋友說明,孩子生病時家長們當然擔心和心疼,可是一年365天,其實孩子不生病的日子比生病的日子要多,如何在不生病的日子裡,好好的和孩子互動,對孩子的一生更為重要呢!而當我搜尋到一群美國兒科醫師早已利用兒科常規的健兒門診,定期的向家長介紹適齡的童書和共讀方式(Reach Out and ReadROR活動),還發表了許多ROR對孩子未來閱讀能力和學業成就的正向效益的論文後,更讓我了解到兒科醫師是親子共讀觀念很適合的推廣者。於是我也開始在健兒門診仿效小規模的ROR,並舉辦講座和讀書會。不過隨之而來的是,不管在門診或是家長講座中,許多家長初聽到要陪小小孩看書講故事這觀念,都懷疑的問著類似的問題:這麼小,寶寶聽得懂嗎? 看得懂嗎?他又坐不住---還撕書咬書---還有,要買什麼書呢?---我不會講故事怎麼辦?---種種的問題,讓我了解到原來對許多家長而言,和小小孩進行共讀,還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還好,很感謝信誼基金會在2011年邀請我為坤珊老師的「讓寶寶愛看書---0-3歲閱讀行為放大鏡」這本書寫推薦,讓我發現了坤珊老師能以淺顯易懂的說明和舉例讓小小孩的家長能了解並有效的掌握孩子的閱讀行為,進而有機會願意開始踏出共讀的第一步。這兩年這本書就成為贈送給參與閱讀講座的大朋友們帶回的親子共讀參考書。所以,大約有四五百位宜蘭的嬰幼兒照顧者,包括嬰幼兒家長、保母朋友們、坐月子中心托育員、連準爸爸媽媽們,都以坤珊老師的書為親子共讀的入門參考書呢!

 

很高興有機會再度為坤珊老師的「小小愛書人」再版書寫推薦。讀著坤珊老師這本書的同時,腦海裡不斷閃出在門診和講座時家長們提出林林總總的問題,很高興我又多了一本可以推薦給家長們的親子共讀入門書!

 

特別是這幾年3C產品快速的入侵各家庭,我覺得從寶寶出生後就開始建立家長有親子共讀的觀念比以往更為重要。很多年以前家長帶寶寶來看病或預防注射,孩子因為害怕而哭泣時,家長從背包裡掏出的可能是孩子的玩具或奶嘴。手機開始普遍後,拿來安撫孩子的東西變成手機音樂;之後手機音樂又被手機影片取代。而這兩年,家長掏出來安撫孩子的東西更進步成ipad。而以前小小孩住院我去查房時,孩子雖然在玩玩具,但看到醫生來了仍會有反應。可是現在去查房,常常看到一歲的孩子在"滑手指",眼睛盯著螢幕看,連醫生來了都不在乎! 我看了真得好擔心,是誰讓小小孩接觸這些不該接觸的東西呢? 而從小將書當成日常用品的安安,今年要上國中了。雖然他也會要求有電腦時間,但若在家發現他怎麼一陣子沒聲響,找到安安時,往往他手上就是拿著一本書看到入神!

 

真的,如這本書開宗明義的標題:非「書」不可!我覺得,在嬰幼兒閱讀推廣的路途中,非坤珊老師的書不可呢!

 

坤珊老師的另一本著作[讓寶寶愛看書~0-3歲閱讀行為放大鏡]: http://wuk7317025.pixnet.net/blog/post/12660319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親子共讀 信誼
    全站熱搜

    安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