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救國團活動中心

 

前一陣子遇到安安之前的同學,現在G8。我問他這學期上課狀況如何,選了些甚麼課。

 

他悠悠的說: 我星期三幾乎都沒課。

 

星期三幾乎沒課? 難道空白課表又復活了? (參閱:人文國中小適性教育的NG花絮--9)

 

孩子 : 本來有選了ABC這些課,但上了一陣子後,老師說如果我不想上課的話,就不要留在教室裡浪費時間。所以我就被請出教室了。

我問:你不想上課嗎?

孩子:也不是啦,就老師看我不專心就說我不想上課。

我問:那你有改選其他的課嗎?

孩子:其他的課看起來也沒甚麼有趣,所以我就沒選其他的課了。

我問:那你這些時間都去哪呢?

孩子:就在學校到處晃晃!

 

聽到這孩子的狀況,雖然不知道這孩子的家長如何反應。不過,心裡還是替這孩子感到心疼,這年紀的孩子,如何替自己爭取合理的受教權呢?

 

曾詢問教育處督導有關孩子受教權的問題。長官說,自由選課是學校訂定的方式,因為實驗性學校有課程的自主權,教育處不宜干涉太多。如果學校有輔導孩子如何選課就不是放任。若孩子被停課後,老師有輔導孩子去上其他的課,沒有讓孩子因停課就隨便在校園晃盪,那學生的受教權就不算受損。

 

如果老師有能力做到督導說的做法,那這種說法當然可以接受。然而,若老師沒有這個能力呢?

 

101學年開始的有機體課程,課程多元化,好似符合”不同孩子有不同需求”的適性教育。而102學年度人文全面讓國中小孩子自己選課,說法是「依孩子的興趣」選課,這樣是「將學習主動權交還給孩子」,既然是孩子自己的選擇,表示有「學習的動機」,那照理說孩子會顯現出「主動學習」的態度出來。

表面上是如此,但問題來了

1. 這麼多門課,學生自由選某一門課,真的就代表他對這門課有「學習的動機」?

2. 那為什麼後來又無法顯現出「主動學習」的態度而被停課呢? 老師有能力去探討其中的原因嗎?

3. 要尚未認識自己的國中小學生,嘗試自由選課的制度,老師有沒有「觀察」和「輔導」孩子的能力呢?

4. 當學生「呆」在教室被老師認為是在浪費孩子的時間,於是被停課,這樣表示孩子在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5. 這年紀的孩子能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到甚麼程度?

6. 當孩子在教室「發呆,不專心」,是孩子真的沒興趣,還是老師教課的方式讓孩子找不到進入這門課程的方式,所以只好”發呆”?

 

而學生在課堂發「呆」,若老師沒有能力觀察和輔導孩子的情況,最直接簡單的方式是不是對學生說-----“你對這堂課既然沒有興趣,那就請你離開教室。”?

 

只是,

7. 學生走出教室,真的就表示他對這門課沒有興趣? 表示他在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8. 若尚未有明顯學習性向的孩子,選哪一門課都無所謂,要不要上哪一門課都沒差別時,又沒有老師的引導和輔導,那他為什麼要去上別的課呢? 在校園晃晃多好呢?!

 

這樣的情況,孩子甚麼時候會有"主動想學"的動機呢?

 

原本以為能進入人文授課的老師應該對兒童發展和兒童教育都有一定的專業。但從102學年的選課制度開始,到安安在102學年結束前兩個星期被停課,經過主動找老師及校長數次的溝通後,我終於確定,原來不知何時,「老師該有的專業」不見得都在每位人文老師身上找的到了。

 

101年度開始的有機體課程,之前我曾形容為"人文救國團活動中心",因為開了許多號稱"符合不同孩子的需求"的課程,但救國團的師資和課程有一定的水準,可是人文救國團呢? 就我這老家長的體驗是有機體課程後品質反而滑落,102年全面選課後更是如此。雖然G6結束後,我已經不是人文家長,但看到103學年第一學期的國中部課表,仍不免大為驚訝,課程竟比之前更”琳瑯滿目”的誇張,共有超過60種的課程讓國中部約100個孩子來選課。然而這樣的課表,對不了解人文內情的校外家長或是倡導多元教育的學者名人而言,大概會有驚艷欽慕的感覺吧!

 

但問題又來了

1. 暑假才剛離開了一批資深老師,校內資深老師剩幾位,雖然也招聘幾位新老師,但是,新老師有能力handle 適性教學的方式嗎?

2. 這麼多的課程,老師們在暑假時有備課嗎? 新老師有時間備課嗎?

3. 國中部有幾門課由家長來帶班授課,有的家長從未有教學經驗,卻一次要帶三種不同的課程?

4. 同樣的問題,全面讓孩子自由選課,老師有能力觀察和掌握每個孩子學習的狀況嗎? 家長"老師"有能力嗎?

 

看來,轉學潮和老師借聘潮並未讓這兩年的主事者深思"何謂適性教育"? "何謂學習?”

 

而"實驗學校有自主權,教育處不宜干涉太多",似乎成為教育處對人文監督責任的豁免權?

當許多偏鄉小校因教育資源不足,無法給想學的孩子們充足的資源,甚至面臨關校的情況。反觀"公辦民營"學校拿了不少教育經費,讓孩子不想學就不用學,但想學卻沒得學,長官們接受?

 

以下是一位校外家長的留言,的確,旁觀者清:

 

首先,在此對您致上十二萬分的謝意,您提出的觀點~扣分的原因,真的是許多嚮往人文教育家長心中最想知道卻又不可得的重要訊息啊!

和樓上某位相似,一開始也是因為對於陳安儀的教育理念極度的認同,加上我的故鄉剛好也在頭城,幾篇雜誌對宜蘭公辦民營的體制外學校的文章介紹後,便開始勤做了解人文的功課,即便我家孩子才不過幼稚園中班,我們夫妻倆便已帶著孩子去人文參觀,甚至探詢附近房地產消息,可見我對它懷抱多麼大的期望。

然而,參訪過程中看到的一些問題與聽到學校簡單帶過的"網路上的惡意攻擊"卻令人耿耿於懷,我們想去了解更又無從下手,我甚至仔細思考過寫信給陳安儀或親子天下雜誌編輯群的可行性。

所幸有機會於FB見到您的文章與連結,讓我在這見識到許多"實際過來人"的經驗談,對人文的了解能夠更加具體,故在此向您致謝。

 

在閱讀之前,為了能夠客觀的評斷,我其實是懷著人文的"家長應是教育合夥人"的理念來審視許多家長的憤怒。

然而在排除許多"觀念不合"、"對人不對事"或"過於主觀"的文章後,仍可在上面諸多回應找到共通之處~那就是"師資的不足"及"家長的過度"參與,這應該可以算是大家的"共識"吧!

問題是(我個人覺得)不管是基礎知識的學科、或是針對人格、學習動機培養的教育應該都是非常專業的一件事。如果師資的水準、來源不穩或參差不齊,對於教育理念的推廣必會產生極大的障礙和落差,更遑論大量使用沒受過多少教育培訓的"家長"來"授課"了。家長或許各有千秋與專業,但我覺得那應該是用於輔助老師與豐富課程之用,如用來主導課程,那確實會令人產生問題啊,就像大學數學系的教授不見得就一定可以教國小數學是一樣的啊!

再者"家長的高度參與"也讓我有點芥蒂,固然這樣對於教學的多元與人力的資源有很大助益,但是還記得參訪那天,在一個班上看到實驗課的孩子在快樂的玩耍時不慎打破了器皿,一旁的家長馬上迅速的代為清掃收拾,而孩子繼續一旁故我,這樣的人格教育我也實在不敢恭維啊~

 

讀完大家的回應之後大膽的整理出這兩點"共識"供大家參考(剛好也是我很介意的點),並再次感謝安媽咪為我提供了這個更客觀了解人文的機會。

 

10301人文國中部課表

 

 

ps:

雖然文章中經常出現"老師"這兩個字,但不代表人文內部的"老師"都不專業。我知道仍然有認真於讓孩子能夠學習到東西的老師,只可惜好像不在主導老師群裡,在此為這些老師們加油!!!

實驗性學校有存在的必要,須要一群有衝勁有理想有抱負,但觀念正確的老師們來進行所謂的"實驗性"教育,因為結果不是老師們可負責的,而是孩子們長大後自己要承擔,我們也要共同承擔。

今年是教改20周年,大家都看到錯誤的教育政策和方向,所影響的不是現在,而是未來。要如何讓未來不至於出大錯,就看主事者有沒有智慧從過往的痕跡找出現在能走的方向!!!

arrow
arrow

    安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