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文轉學潮,WHY ?

 

 (請先參閱: 沒有100分的學校。 但,扣分的原因?)

 

A: 我兩個孩子之前分別是三四年級,在G45班群。我們並非桌遊事件轉學,而是師資問題。

以英文課來說,四五班群請的英文老師,只有三個是合格英文老師,其他皆為家長出來教。有的家長英文根本是不行,發音不準。再來是數學課更為奇怪,找了一大堆家長去支援,發了一本加減乘除演練本,要孩子們自己先選最喜歡的,開始練習算,不會算再由家長教,最後再由家長批改。有時算完時,有點心吃,有時可以玩遊戲,真的很奇怪的教法。原以為只有一學期讓孩子練習,沒想到第二學期又是如此。

 

另外,最近耳聞有一個家長,竟去當國中部的老師,這位家長的孩子,今年是六年級 (也就是人文的國中一年級),她沒有任何帶國中的經驗,只是一個媽媽,平常支援小學部,沒有任何資歷,就上場教,也是很奇怪。

 

B: 我們也不是因為桌遊而轉學,而是因為老師品格觀念不太對。例如我曾經找老師談過遲到這件事,因為學校孩子有的九點或十點才來,老師也不會駡不會管。我希望孩子能準時上學,所以去找老師談,希望學校能重視這件事,但得到的回應是: 家長自己沒教好孩子。有一次在學校附近的便利商店,看到一位老師早上8:45分在買早餐; 我跟一位家長聊起這件事,家長回我"那算什麼,我還遇過9:00時老師還在買早餐!" 我終於明白,為何我去提遲到這件事時,老師不以為然。

 

雖然學校一直說要照顧好每個孩子,但我們覺得老師其實並不重視學生。孩子有個學期被推選去參加鎮裡的運動會,起先說參加項目是跑步項目,剛開始有練習跑步幾次。後來又說推孩子去參加田賽項目,但那個項目孩子以前沒有接觸過,可是學校卻完全沒有訓練孩子如何進行。當天比賽時,孩子呆住不知怎麼辦,因為他完全沒做過,只好現場看其他學校的參加者怎麼進行,才試著去做,最後當然落敗,造成孩子挫折感很大,忍住眼淚。後來要參加跑步項目時,老師也不知跑到那,沒有一起帶著孩子過去,孩子第一次參加也不知道在那比,因找不到老師,緊張而當場掉下淚,大哭一場,看得我好心疼。從那次以後,孩子再也不參加任何比賽,孩子說他痛恨比賽。明明有運動天份,卻因此而退縮,叫做父母看了好難過。

 

C: 學校有事沒事,總是會有一堆家長在校,有的支援,有的就直接在課旁聊起八卦,教學現場真是亂七八糟,太多太多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實在不想讓孩子在這種教育環境下成長, 所以我們選擇離開.

 

D: 我們來人文二年。當初要讀人文時,在網路上努力爬文,赫然發現有些負面評價,尤其是有一個人文的前家長,特別開了部落格寫了一大堆文批評學校。然後當然也查到了一些好的評價,不過時間大概都是在2010年以前。

 

而就在我們考慮要轉入的這一年(2012),有許多家長轉出,有許多老師離職,所以這個學校到底是怎樣呢,我們實在搞不清楚。但是孩子入學前有試讀,試讀那一週結束後,和老師晤談,很認同學校的理念,於是決定照計畫去唸。

第一年在常態班唸得很愉快,學習方式活潑、多樣,開啟老大對對藝術、表演的興趣。老二遇到一位不錯的老師,所以過的也還不錯。

 

但是第二年,學校全面改成有機體課程,我開始不知道孩子在學習那些領域,只知道常常出去玩,練體力,然後老大將大量自由學習時間都在玩桌遊。所謂大量,是禮拜二有五小時、禮拜三有三小時、禮拜四有三小時,還不包括其他午休及下課時間的空檔。老二在校情形原本在家就講不清楚,不過我前後二次陪同老二去校外教學,有發現活動的規劃有從學習導向變為玩樂導向的現象。我特地請了假二次到學校觀察,主要目的是幫學校記錄是四、五年級在禮拜五的「家族時間」的學習情況,另一個目的當然也是親眼瞧瞧兒子在學校學些什麼。的確是滿有意思的課程,以大量的活動,讓孩子們在活動中學習人際互動和接觸多元的素材。

 

只是我們還是決定離開了。

一是,學校今年又走了八個老師,當初熟知人文適性理念的老師原來是二十幾個,現在剩下約四到七個,這是一個現在仍在人文的老師告訴我的。我發現人文這十年來一直是這樣的情況,每幾年就有一批老師、學生離開,然後新的進來,而且紛擾不斷,這當中一定有一些制度上、結構上的問題。

再者,曾經吸引我們的人文式教學「博物館式教學」、「適性教導」、「依照能力上課」等理念,其實這一年在教育現場也沒有落實。與校方晤談時,校長坦言師資不足,這也是一大隱憂。

未來人文怎麼走,可能連他們自己都說不出來吧。校長說將來以行動學習為主,可預期的是更加小眾了。畢竟行動學習背後要有家長不斷支付旅費或學費才能推行的。

 

二是,人文國小部從102年改成新的課程方式,基礎學科國文、數學,一個禮拜都各只有一堂課,國文老師甚至不是專任的,「不一定誰教」孩子說。我一直擔心孩子基本能力的培養不足。有一天在廣播聽到偏鄉學童想要受教而不可得,而我反思我們有資源卻不給孩子好好打好基本功,這顯然是錯誤的現象。

 

三是,我覺得孩子們應該在學校好好學習功課,回家就跟父母玩讓父母愛就好,現在的情況卻是相反。在學校拼命玩,那麼回家還玩嗎?我壓力好大啊。一直在想要不要在家裡給他們功課這樣。相較於人文許多家長無止盡地放手讓小孩玩吧、從容的探索、慢慢地閑晃的態度,我想,或許我心中永遠是個窮人家的小孩吧! 在學習的領域,我沒有富人那種餘裕與放心,有著任意揮霍時間也不怕的閑情。我擔心自己的孩子變成草苺族、擔心他們基本功不紮實,手無寸鐵進入現實社會就死在灘頭、擔心他們學習的態度鬆散、得過且過,將來成為啃老族......

或許我真是個焦慮的媽媽啊。

 

E:我們是轉學潮的一員,魔風事件只是一個引爆點,逼著我們去思考這是一個甚麼樣的教育環境? 甚麼是適性?小孩要就無限制地給?包括血腥?暴力? 還要無止盡的金錢支援! 我們剛開始只是單純的希望學校把關,不要用學校的公領域立場去推廣這遊戲,不料引來想都想不到的抹黑跟撻伐!

真正恐怖的不是魔風,而是這些"捍衛真理"的家長們 !

 

F: 我的小孩是其中之一轉到XX國小的, 但在此我要聲明, 我們並非那個老師而轉. 在來人文之前, 我做了充足的準備功課, 雖然也看了人文黑洞, 但我們仍然堅信楊教授的適性教育. 但一年後, 我們發現所謂有機體是什麼? 連老師們都無法給一個完整的說明, 常常看到孩子在學校遊蕩, 當我們有去找老師談, 老師不是說孩子還在排毒, 要不就說是父母親的問題, 最後又說是家長要求上學科. 整個學年就如同坐加家長說的, 騎車, 玩水, 游泳, 烤肉  .........

 

難道除了玩就沒有其它了嗎? 孩子在學習沒興趣時, 並沒有正確引導孩子, 而任由孩子放緃孩子在校遊蕩. 永遠都公式化的回答我們, 孩子還沒準備好, 孩子還在排毒中. 在失望之餘, 我們打算轉走, 只是不知這時該轉到那裡是好, 回體制嗎? 回台北嗎?

當危機就是轉機, 無意間遇到友人, 從友人口中得知XX實驗國中小, 於是我們去找校長聊, 覺得小孩很適合這裡, 最後才決定轉到XX國小. 所以與那老師一點都無關. (我們是在開學前二週, 才得知某個老師也在XX教).

(: 這邊說的那個老師是指今年暑假從人文轉調到XX國小的老師,因目前校方跟新家長解釋為何有轉學潮的原因是,那個老師自己要轉調到XX小學,於是慫恿家長們一起轉出。但與事實完全不符)

 

G:我們在人文六年。我從人文轉了3個孩子到XX,入學前3天與XX校長約談時才知道一位新任老師曾是人文老師。XX的國小部特教老師說,有的孩子,你從屁股後面給他一腳,他就開始衝了!我們家老二就是這樣的孩子,原本超宅,超恨運動的他,為了爭取僅23個名額的花蓮自行車之旅,每天都與一群同學跑2公里,每天回家都告訴我,他又超越了自己多少秒。

 

H: 我們在人文四年,之前的yoyo家,常態班/有機體,去年的國中四家族等不同課程變化我們都經歷過。今年人文學期放暑假沒有多久,我們也轉到XX國中小。其實離開人文很焦慮,也沒有知會任何人,連那位在XX的前老師也不知情,轉後告知老師我們XX再續師生緣。老師再三叮嚀,這裡跟人文完全不一樣,要做好心理準備。

這裡跟人文完全不一樣,規距的上課、下課、上課、下課、吃飯午睡。有課本的上課,有團體的規範,有專科的老師,有九年一貫完整的課程規劃。所有來這裡的孩子都和校長詳談過才進來就讀。

校長講的很清楚,這裡學科能力的培養,聽說能力的訓練,有課本的教學,是很重要的。準時上課打掃應對進退,跟大家在人文是不一樣,因為我們這裡是公立的,希望家長能配合孩子的準時到校。

孩子轉來才一週開完笑要不要回人文,孩子回答: 才不要,這裡好多東西可以學。

才到XX一週我們就好感謝自己做了一個聰明的選擇。

 

I:  接觸人文到想離開約二三個月,但還是因為想親子共學繼續試下去,但一次次的會議中,聽到的都是如何行銷學校,就像是賣商品的手段,聽在心裡是很不舒服,也不敢相信的,為何不是坦率談辦學為孩子,而是在想包裝,這讓我覺得沒同理心沒愛的感覺。

 

說好的觀察記錄全沒,寫上的對話沒人給想法或如何處理,只有我們一人在上課的感覺,所有的感覺全格格不入,上下課來去匆匆,孩子沒更盡密的連結及熟悉,我一直以來只覺得,一群很累很緊繃的家長跟一群很擔心很沒安全感的孩子,我很難過很不捨,但我努力了半年,得到的是,不過,還是要謝謝你的熱心,及問我到底把學校當什麼?

 

我給我觀察的內容跟大家分享,談我的感受,覺得我們可以看見跟幫孩子做的更積極,他們的回應是,你講的自己很會帶孩子很慈祥,我們除了說,你很棒,你好讚之外我們還能說什麼?

 

我看到這些更決定離開,我之所以,選擇想親子共學,是希望幫孩子看見問題時,提供一些討論,提供一些釐清,提供一些經驗,並落實跟孩子的溝通討論,讓親子的了解更深更有對話的空間,沒想到這裡的家長心裡都住了驕傲的巨人,看不見自己的內心,我只是個渺小的小草,我們即使很堅強但也會受傷,我心疼那些孩子,也心疼看不見聽不得別人聲音可能的家長,我說的不是要教你們什麼,而是幫你們的孩子說話,他們不需不安,不需一直在做決定,支持跟分享我們的想法不是為左右孩子,是讓孩子學習聽見所有的聲音,這麼的學習才夠大度,原本我以為來這裡的家長都做好了自省跟改變的準備,但我失望了,覺得好可惜,為何不能為了孩子看見自己,我們改變了,孩子才能更快樂。

這不是初衷嗎?我很可惜很難過,希望他們早一點看見,同理孩子,漠視叫人不安。

(: 原以為這位留言的朋友是家長,但在讀了幾次後,這位朋友應該原本是校內老師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人文國中小 適性教育
    全站熱搜

    安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