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100分的學校。 但,扣分的原因?

 

這一期親子天下陳安儀女士的文章: 沒有100分的學校。掀起一波閱覽潮。這是好事,畢竟安儀這篇文章所建議的幾點,的確可以給想要考慮體制外學校的家長朋友們一些實用的建議。

 

這些年來教育改革讓許多家長們感到心慌,之前經濟能力好的家庭就是將孩子送出國,那沒有經濟能力送孩子出國的家庭怎麼辦? 而先前許多家長對國內體制外學校的認識不多,可能也沒信心。但這幾年隨著少子化,一般體制學校逐漸變成小班制,甚至小校制,有的校長和老師也積極的在教室內進行不一樣的教學方式,從這幾年師鐸獎的得獎教師來看就可看出體制內學校的變化,讓部分家長們了解到原來台灣也可以有不一樣的教育方式。而隨著華德福的熱潮,體制外學校於是成了另一種可能的選擇,至少可以讓部分家長不需要為了想讓孩子選擇不一樣的教育,只好送孩子出國。於是這幾年有所謂島內移民的現象,就是外縣市的家庭,為了讓孩子就讀華德福或人文,舉家搬遷到宜蘭定居,也成為台灣教育的另類現象。

 

除了安儀這次的文章,親子天下雜誌這幾年隨著教育制度的變革,也早已做了些蠻深入的教育議題探討。可參考的文章先列在此,之後有機會再來做進一步的討論。

 

如何替孩子選學校: (2011-03,親子天下特刊)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0748&page=1

我家適合另類教育嗎? 走出體制前先自問的9個問題(親子天下,2013-12,52)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4755

沒有一百分的學校 (親子天下,2014-10,61期)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1459

 

然而這些文章,對要選擇另類教育的家長真的有幫助嗎? 當然有,只是看來看去總缺少了一個重要的訊息。

 

正如這幾篇文章都強調,家長們自己一定要做足功課,也就是要先搜尋對心目中理想學校的資訊。只是這些訊息從何而來?不外乎媒體的報導,名人的推薦,還有學校網站,以及學校家長個人的部落格網誌等。然而媒體在做專案報導時,所搜尋的資料多半也是從網路找來,再花點時間去拜訪學校,聽聽校內家長如何介紹學校。而名人的介紹呢?許多名人不是體制外學校的家長,所以名人們得知學校情況的管道,也還是和媒體得知訊息的方式一樣,甚至名人不需要和家長們談話,就可以寫出推薦文來。再來就是校內家長們個人的部落格或網誌了。好幾年以前,安媽咪就是其中一個。

 

那麼安媽咪在歷經兩個不同的體制外學校,校內不同的教育觀念和課程方向,累積9年的資深體制外家長的經驗(從安安幼兒園開始),安媽咪覺得,這些文章,包括媒體或名人的推薦,最欠缺的是訊息是甚麼? 正如安儀這期文章所下的標題:沒有 100分的學校。的確沒有100分的學校,可是為什麼被扣分呢? 安媽咪真心的認為這才是給校外家長們最實用的訊息。就如同考試一樣,雖然考試的目的是讓自己知道會了多少,但事後要檢討的不是會的題目,而是被扣分的題目,因為這樣才能讓自己進步。

 

剛好看到有位網友留言給安儀:

版主要給台灣對實驗性教育有所期待的家長們建議時,當然多參考資深家長們對實驗性學校的看法,會比學校的廣告宣傳來的真實。然而最能夠給校外人士實際建議的,其實並非是仍在校內的家長,而是轉出的家長。因為如果學校真的如廣告宣傳所言,照顧好每個孩子,那為何今年還有超過10%,比以往都要高的轉學率呢? 校外家長應該最想知道的是為何轉學,而不是為何留下,這樣才能引以為鑑,才能通盤考量,是不是? 畢竟很多事情在試讀或參訪時看不到聽不到,所以校外家長花時間爬網查資料,查到的可能也是一面倒的訊息。只是如版主所言,不會有100分的學校,但為何扣分,才是校外家長想知道的。

其實寫人文的舊家長不只一位,若版主真的為讀者們著想,希望校外家長們想清楚再來,能提供更完整的資料給校外家長們不是更好嗎? 而且有不少家長真的已經為孩子的教育憂慮焦急許久,總不希望他們來了又不合,能走只好再走,但也真的有一部分家庭因經濟因素無法再走,或因孩子的狀況更退步,所以也走不了。而若這些事情反覆發生,其實更會耗損掉人文原本的基礎,何必呢? 相信版主也不願見到這種情況。

 

是的,原來這些談如何選擇學校,如何準備好就讀另類學校的文章中,缺少的就是這塊-----為何被扣分?為何有家庭轉入但又轉出?

 

當然,每個體制外學校的家庭其轉入又轉出的原因可能不同。不過,就人文國中小而言,這兩年有資深老師和校方陸續出書,今年又有安儀的教育實驗全記錄,又找了許多名人的推薦,可是人文卻又剛好在暑假創下歷年最大的轉學潮,大概是全台第一可怕。落差為何之大?原因為何?

 

想想,轉入又轉出的家長們的經驗,不是更能夠提供學校實際的情況給有心想要轉體制外學校的家長們參考。只是媒體到學校訪問時遇不到轉出家長,媒體也不見得想要拜訪轉出家長,畢竟轉出就轉出,還有甚麼好講?而名人更遇不到轉出家長。而轉出家長寫的部落格,一方面曝光機會少,一方面往往也被校內家長認為是對學校採報復心態不值得推薦給校外家長參考。於是重要的訊息,就如此被淹沒在一堆推薦學校的文字中,實為可惜呢!

 

這兩年台灣教育有另一番新風貌,主要是12年國教在爭議中正式上場,12年國教打的口號也是說要回歸「適性教育」,希望透過多元的教學,以及多元計分方式,讓家長們不再只著重在孩子的智能發展,讓孩子個別性的能力得以受到重視。雖然第一年問題重重,但安媽咪支持12年國教,只是要改變家長們長年以來固著於成績分數的觀念不是那麼容易,同時配套措施可能要等個幾年,從學生們實際選填學校的錯誤中來得到改善(其實這是不對的)。可是何謂「適性教育」?

 

而在尚未能改變教育大環境之前,已有老師和教授提出「翻轉教室」和「翻轉教育」等不同的上課方式和觀念,希望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將「學習的主導權還給孩子」。只是,何謂「將學習主導權還給孩子」呢?

 

而這兩年有立委積極的督促教育部提出實驗教育3法的立法,立委陳述「教育」不可能一成不變,公立及私立的教育有其嚴謹之處,但小規模的實驗一向是教育進步的動力,社會也有這個需求。而社會尊重及鼓勵實驗教育,就是尊重教育的原始初衷。於是今年連著通過「公立國中國小委託私人辦理條例」和「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草案。教育部表示,多元實驗教育再邁新步。其中「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草案開宗明義的總則的一章第一條: 為鼓勵教育實驗與創新,實施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以保障人民學習及受教育權利,增加人民選擇教育方式與內容之機會,促進教育多元化發展,落實教育基本法第十三條規定,特制定本條例。但,何謂「教育實驗」、「創新」、「教育多元化發展」呢?

 

何謂適性教育? 何謂將學習主導權還給孩子? 何謂教育實驗和創新? 何謂教育多元化發展? 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標準做法。那怎麼期待結果? 教育是百年大計,現在的錯,一時也看不出來。若真的錯了,孩子怎麼辦?

 

在經歷過人文這幾年內部的教育改革後,安媽咪覺得今年『人文轉學潮』足已給教育界當一個教育個案來探討呢!人文一向說的正是「適性教育」、「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和尊重孩子學習意願「將學習主導權還給孩子」,而人文這兩年的有機體課程還非常符合「實驗」和「創新」的精神,可是卻造就了超高的轉學率,這其中一定有許多專家學者們及立委大人意想不到的狀況和實際案例。人文的成和敗,若有教育界專家來追蹤探討,相信可以給教育改革者提供許多珍貴的參考資料,減少錯誤政策的制訂,也可以讓實驗性學校減少不正確的實驗和創新,讓孩子們早日擁有他們該有的受教權。

 

所以,安媽咪希望人文舊家長們發揮文字的良善力量,來寫寫為何轉學的原因?不一定只寫今年的轉學潮,也許,大家遇到的問題差不多,只是早晚和程度差別而已,如果真是這樣,那就更值得教育界來探討。

安媽咪已經收集了幾位家長朋友之前的留言,正在整理中。家長朋友們,你們的原因呢?

 

請繼續閱讀: 人文國中小適性教育的NG花絮--21 人文轉學潮,WHY?

                     人文國中小適性教育NG系列--25

 

                 實驗教育法三讀通過!「選校世代」來臨的四個影響!

 

 

ps: 親子天下已將這篇文章,登上「親子天下嚴選」網站【讀者投稿】頻道,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1648

       

arrow
arrow

    安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