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家長們,你們為什麼不生氣?

 

前陣子上網看”老張看人文”。老張,有不少合夥人知道吧! 跳看著老張的網站時,突然”安媽咪”這幾個字躍入眼簾。原來在兩年前被告知學校要轉型為有機體課程時,我不了解學校幹嘛有一大堆和教學無關的風風雨雨,於是上網看了人文解密,劉哥和老張的文章。後來其中一位在我的部落格留言,說: 看了您的文章只能搖頭苦笑-------

 

當時我還將之前寫的一些有關學校理念的片段再回應回去。那時才剛聽聞”有機體課程”,雖然不知道未來會如何,但至少孩子G1-4這幾年,人文這學校是真的有符合我們對教育的期待。可是同樣為合夥人,我隱約覺得這幾位人士這麼認真的將知道的人文內幕(雖然和人文一般家長所知差很多)花時間寫出來,一定不止是”爆料”,也許還包含了對人文的期望或者失望的情感在,畢竟人文國中小的存在,的確在不同的時段中激起不少家長們對台灣教育的熱情和期待。

當時的我心裡想的是,那為何不用正面的方式來支持學校呢?

 

很快的事隔兩年,當我再度因為對學校的疑惑而上網搜尋人文解密時,看到之前自己回應老張的留言時,頓時心裡百感交集,終於我理解老張在寫些甚麼了,現在看到當初自己給老張的回應,好似笑話一般。可是,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我不會有機會去理解老張或劉哥或Thomas這幾位用不同方式在為人文孩子們爭取接受”正常教育”的權利,因為那表示學校內真的在發生這些奇怪的教學事件。

 

老張點出的各種情況,其實也是我內心一直隱約的擔憂。

 

老張曾明白的寫著: 人文的家長,你們為什麼都不生氣?

 

原先我不知道為什麼我要生氣,但經過G6這一年奇異的經驗後,我終於了解老張的用意。我終於了解,我是應該要生氣。

 

在老張看人文的網頁中,除了看到"安媽咪"而有新的省思之外,還看到一封意想不到的信件,這封信是學校一位重量級家長寫給人文所有老師的信,暫且稱之為X(因我不知道這封信是否已公開)。

我認識這位X,X對工作勤勉認真,對家長事務熱心付出,對學校理念忠誠支持,對孩子的教育當然採取配合適性的理念。以下是X的信件

 

回想自己的孩子在人文學習成長,我一直認為我的孩子今天擁有的能力是各位成就的。所以我很直接客觀得提出我自己的觀感,這完全是相信各位有能力去處理和解決,原因無他,因為你們是我孩子的老師啊!

可是,經過這一年的觀察,我開始擔心了,我發現人文的孩子變得不一樣了,變得自我為中心,變得沒有同理心,這到底是怎麼了,我心中一直在吶喊,但這不能說是各位的錯,因為教育70%是家庭責任,學校只佔30% ,可是孩子改變是事實啊?  

我很想知道,也想請教各位,人文的適性教育層面,難道只有針對孩子,家長嗎? 那老師是否也適性了?

很抱歉對各位這麼直接的表述,因為我們一起擁有全校的孩子,我們必須為他/她們的每一天負責。

 

看到這封信時,我已開始零碎的寫著一些心得紀錄。我很想告訴這位重量級家長X,妳終於懂得我的擔憂為何了,雖然我提出學科知識的重要性,但我從來不是擔憂老師有沒有教學科知識,而是擔憂老師們對孩子們如何學習「人生態度」的影響力,因為從老師們設計課程的想法和帶領孩子們的方式,造就出來的孩子,就可能是以自我中心為主,沒有同理心的人。

 

以下是三月份我寫給校長先生的一封信。寫這封信的前一個星期,我和兩位老師在校長室會談,原本只是不同意見的交換和討論,但老師們竟有不禮貌的情緒性反應,而且還聲稱是:誠實的表達。於是有了以下這封信:

 

親愛的校長先生:

 

 

我還是想和您反映我真正在擔心的事情,暫時不管所謂人文的核心理念為何,

請問我們到底要培養出怎樣”自主,自在”的孩子?  

 

如同我先前曾向您反應過的,我們人文的孩子,在強調尋求自我和天賦的過程中,

最後會不會變成"個人主義化”呢?  

 

例如登山課的課程安排,雖然老師的設計是希望想參加登山課的孩子是真的想要”登山”,

所以一開始強調的是自主訓練,能通過自主訓練的孩子,之後才後進入團隊的訓練。

 

這會不會是迷思呢?

 

能自主訓練的人,就能有團隊的合作概念? 就能有將別人當成隊友的信任感嗎?  

 

或者如當日我提出的建議,讓一群對登山有興趣的孩子,剛開始就以相互鼓勵扶持的團體訓練,

讓大家一起在艱辛訓練過程中,培養出團隊合作的同袍情感,

這樣即使當初有孩子不太願意做體能訓練,最後也許會因為夥伴們的鼓勵,

反而成為團隊中支持隊友的人。 

 

校長先生,請問您希望您的孩子成為哪一種”登山”者呢?

 

您的孩子才三歲,您還有漫長的”家長之路”要走。

 

我經常在家長課程中問參與的家長們: 希望孩子成為甚麼樣的人?

 

雖然人文的核心是要協助孩子成為他可以成為的人,但您的孩子三歲開始上學了,

您認為孩子可以長成他自己原有的樣子,而不受環境的影響嗎?

 

那,我們要怎樣來幫孩子選擇適合他的環境呢? 還有適合帶領孩子的老師呢?

 

很抱歉,又耽誤您不少時間。我只是覺得,人文,可惜了。

 

最後,我附上二個檔案給您參考,

 

一是大穎出版社主編的話,

 

 

201402a-01

 

 

另附一篇台大哲學系林火旺教授執筆之文章-----個人主義之迷思 (人間福報,103/02/24)

其中一段話,竟然神似的符合我對G6至今課程方向的疑問和擔心,而在此次奇異夜談之後,

這段話更讓人有無限的感慨-----------(請參考: 人文國中小適性教育的NG花絮--前傳)

 

 台灣自從社會自由化以來,不健康的個人主義泛濫成災,造成社會充滿暴戾之氣,

大多數人心目中理解的「自由」其實是合法自私的代名詞:只要違反我利益的政策,

就是不公平、不正義;只要政治主張和我不同的人,就是不愛台灣;只要意見或想法

不同的人,都可以用各種方式責罵、羞辱。總而言之,相當多的人從來沒有自覺到,

這種把「我」等同於真理的心態,其實是一種威權心態,根本不是一個成熟的自由人

  

人間福報專欄───個人主義的迷思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338673

 

 

雖然X似乎終於懂的我的擔憂,但這其實是不幸,因為X會寫這封信,表示也許是X的孩子,也許是X孩子的同學變得如此了。我替X感到難過,因為X知道不是自己教孩子變成自我為中心,也相信不是合夥人們教育自己的孩子變得沒有同理心。但因X牢記著教授說的:家庭70%,學校只占30%。所以X不敢指出:是學校將孩子變得不一樣了。

 

之前有家長們引以為傲的外人評語"你們人文的孩子比較有自主性喔!"實際上人文的孩子變得如何?看看他們在校外的表現吧:

 

到公共場所時不懂規矩,任意喧鬧要三番兩次被服務人員禁止;學期末到澎湖活動像在學校一樣喧嘩吵到想睡覺的人仍不自知;一樣睡到自然醒,中午再說;整天呆在借宿教室裡打牌聊天鬼混,因為原先在學校整天就是這樣?------ 

 

不知道X看到孩子有什麼事情讓X內心產生矛盾和掙扎,曾同為忠誠合夥人但已經歷過不得已的轉折的我,同表不勝唏噓之情。

 

那篇大穎總編的文字,是說給孩子還小的家長看,因為孩子未上學以及低年級期,"家教"對孩子的影響力幾乎百分百。然而對大孩子而言,上學時間越久,每天在學校8小時,每星期5天,每年40周,好幾年。孩子待在學校這麼長的時間,學校裡的大人(以老師為主)接觸孩子的時間早已不少於家長。所以一群大孩子出門,行為舉止不當時,旁人不一定會暗想"這些孩子的家長是怎麼教的?",但大部分會脫口而出的是

"這些孩子是哪個學校的,他們老師是怎麼教的?"

 

 

我希望X要更勇敢的點出問題所在!不是要追究責任,而是我始終認為合夥人們不只一昧支持學校和老師,不只是簽署連署單而已。而是在當發現有問題時,要能點出問題並協助學校解決問題(當然,校方聽不聽呢?)因為當我們為學校和老師背書時,我們同時也在將孩子的未來交給學校,不管家庭占%學校占%,就如X所說,與孩子成長有關的大人,都要為孩子的每一天負起責任。

 

若學校和老師沒有負起責任,家長們,我們是該生氣------- 繼續閱讀:人文國中小適性教育的NG花絮--6

 

參考閱讀: 人文適性教學的NG花絮--1

 

ps: NG花絮--3因牽扯太多總導師負面的情緒,不方便在此公開,若人文家長們想要了解,可留言給我。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人文國中小 適性教育
    全站熱搜

    安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