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的親子天下專題是:如何幫孩子選對學校。其中提到安安讀的人文娃娃國,引用過來讓大家感受安安在娃娃國上學的樂趣。另外也引用這期的另一篇:擇校世代的來臨,文中探討從鄰近的香港、日本,到美國、英國、荷蘭……,愈來愈多國家大幅開放公辦民營和多元特色學校的經營,給予家長更多選校權,藉此以改善公立學校經營效率和品質。邁入家長主導選校的世代,會形塑什麼樣的學校風貌?


我們台灣家長要塑造孩子什麼樣的學習風貌?


--------------------------------------------------


家族取代班級的動態教育


作者:林玉珮 出處:親子天下


人文老師的心臟很強,家長隨時可走進教室觀摩;孩子若覺得這堂課沒興趣,可以離開教室去下棋。
這所獨特的公辦民營小學,提供了家長不一樣的選擇。


沒有上下課鐘聲、沒有圍牆,開放的教學空間,在公立學校已很少見;而每學年四學期,小學新生專屬的類幼稚園「娃娃國」,二年級以上適性、混齡的「家族」取代分齡分班,在學習領域採跨齡適能分組,走遍全國公校,宜蘭縣頭城的人文國民中小學,絕無僅有。

「人文不是特殊理念的另類學校,而是回歸教育本質,要透過專業把九年一貫的教育理想落實到現實,」擔任人文中小學校長五年、現任去年與宜縣府續約公辦民營人文的「人文適性基金會」執行長楊文貴指出學校定位。他強調,「我們要結合全校老師的力量,帶好每一個學生。」


娃娃國快樂上學去


「娃娃國」是迎接一年級孩子開始人文生活的幼小銜接基地,讓上小學不用告別童年,而是可以玩得更有意義、有成就的多彩童顏。

「國小一年級是教育最弱的一環,孩子也是最辛苦,」楊文貴從多年在師培大學教學以及從事教育心理與輔導的實務中發覺,孩子從幼稚園的多元動態學習,驟然進入一般小學的一張桌子、一面黑板、一個老師的制式靜態環境,孩子並不容易適應,甚至受到傷害。

娃娃國教室比一般大上兩倍,在木地板、寬裕空間裡有著語文、益智、戲劇扮演、美勞等豐富素材的多元角落,小閣樓是孩子另一個祕密基地。孩子還有緊鄰教室的專屬用餐、浴廁設施,以及娃娃國三十個孩子全都下去玩耍也不覺擁擠的室內沙坑遊戲區。


每十周一學期,二位導師加上一位助理老師,可以帶孩子悠遊一個主題。第一學期進行「小小新鮮人」,例如讓孩子扮演小小記者,發現校園、訪問師長,報導分享,邊玩邊學很快熟悉學校。孩子還自選素材自製專屬的個人信箱,「孩子為了能寫信給別人、能讀別人的信,學語文很起勁,」導師呂承文笑著說,她每天要回好幾封信。

現在進入第二學期的「童玩」主題。娃娃國邀請家長來分享童玩記憶,帶著孩子到宜蘭傳統藝術中心體驗。然後,呂承文說,「孩子決定要開店,每個人忙得不得了,語文與數學能力跟著帶起來。」

娃娃國孩子討論後分成「橡皮筋」、「彈珠大王」兩大組,又下分不同開店內容的小組。導師引導列出各小組工作內容與檢核表後,有孩子忙著串橡皮筋、圍成立體迷宮,有孩子做出彈珠台,試打不滿意又修改,有孩子造出「青蛙保齡球館」……,還要想如何廣告、如何收費、如何計分……孩子想做的想學的,有好多好多。


適性適能的動態學習組織


「以前整天面對的是同一個老師,現在一天有十幾個老師。」雲林縣府前祕書陳振淦的兒子,小三轉入人文後開心這樣的轉變。跟著孩子移民宜蘭的陳振淦覺得頗值得,「人文比較像真實的社會。」

孩子在人文的一天,不同的課程遇到協同教學的不同老師們,還會因著自己的性向、學習速度、學習風格、興趣,會遇到不同的混齡組合的同儕,而且隨著自己發展的改變可以及時調整換組。這就是人文著名的「王」字課程──「雙軌動態的學習組織」課程。
「王」字雙軌課程,橫向為每天晨光、午休、放學前三時段的「混齡興趣家族」課程,每週二是全天的家族時間。人文以「家族」取代「班級」,結合兩位以上的老師專長與興趣來「起家」並規劃主題活動,進行師生、同儕深度的情意交流。


例如「感恩家」的二十多位孩子在藝術專長的家族老師帶領下,曾到北縣汐止「夢想社區」打地鋪二個禮拜,向十多位社區藝術家學舞蹈、學編劇、學造型設計……,分組創作在最後一天進行公演,邀請爸媽觀賞。「兒子主持公演的臨場幽默與機智,讓我又驚又喜。」像林怡玲這樣的「驚喜」,是家族期中或期末發表會帶給家長的感動。

「王」字雙軌課程,縱向的是上午的「學習領域」課程,以及下午孩子自選或自主成立的社團課程。 「分組學習可以提高老師的教學效能,孩子可以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楊文貴認為。孩子在同一學習領域根據不同能力與學習風格來分組、跑班。例如從國外剛回來的小五孩子,英文上的是八、九年級班群課程,但國語文則在二、三年級班群課程。 領域課程每堂時段約八十到九十分鐘,中間有三十分鐘的下課時段,而且沒有上下課鐘聲,由老師依當下的學習狀況以及課程內容的結構,彈性運用,使教與學不會因鐘聲的催促而中止。

不管是家族課還是領域課,當孩子發現自己沒有興趣或無法進入狀況,是被允許離開教室,或到角落看書、下棋,甚至睡覺。人文老師不是去擔心其他孩子會不會跟著亂跑或模仿不上課,而是會想去了解孩子是否在生活上或情緒上遭遇變動或困擾,又該怎麼幫孩子,以及反思如何改善課程來引發興趣與動機。


親師協力帶好每一個學生


「人文的老師課程專業自主的空間很大,壓力也好大。」娃娃國老師呂承文說,她的腦袋常轉個不停,要想出更多靈感與創意,又要扣緊能給孩子習得基本能力,常感到自己能力不足,但並不心慌或無力,因為,「我有整個人文團隊的支撐。」

上課時如果遇到孩子有特殊狀況發生,協同的老師或助理老師可以及時協助,或者拿起電話請行政支援。而每天四點半孩子放學後,老師們也會依家族、按領域或一起聚會,檢視當日教學,討論問題,分享技巧、策略與資源。

「我們老師的心臟很強,」楊文貴形容,人文家長可以隨時走進來,老師的教室用語以及教學方法一覽無遺,更重要的是,「家長是人文的學校合夥人。」他強調,不是要家長出錢,而是家長的整個教養態度,要從改變家長自己開始。

孩子要就讀人文,除了要試讀、填問卷評估外,家長要承諾做到每週閱讀學校每週發行報導學校動態與狀況、教養問題與新知等的《人文知音》,出席班親會,聯絡簿一定要看,並且要回應。而每週四晚上楊文貴主持的「親子門診」,以個案輔導的方式協助家長與孩子,為「家長合夥人」增能。

每天夜深了,人文中小學仍然燈火通明。人文團隊,在國民教育困境中摸索著出路,就像夜空中的微星,給了不知何去何從的一般公校,參照的座標。


http://parenting.cw.com.tw/web/docDetail.do?docId=1025


擇校世代來臨


http://parenting.cw.com.tw/web/docDetail.do?docId=1020


人文國小娃娃國的期末考---童玩商店


分類:人文國小---安安上學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