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文這艘船 

老師說我的孩子壞()



為了想更了解這位家長帶孩子來試讀時發生的情況,我詢問了老師和校長實際發生的情況如何。原來當初這位家長滿懷希望的帶孩子到學校試讀,在某個領域課程時(人文會因為孩子的學科特長分不同領域家族上課),領域老師跟家長說孩子就學應該沒問題,但是在試讀期間也許因為孩子還不習慣人文上課的方式或是先前累積的學習行為狀況,孩子不斷出現干擾上課和同學的行為,以及其他的狀況,老師試圖和孩子溝通(孩子已經是小學高年級),但並無成效。後來試讀完後,老師們開會討論結果還是認為,以目前人文的師資能力和輔導系統已無法再負擔需要特殊關照的孩子,只好向家長說明原因,當然家長無法接受這種結果,所以就投書到教育部。也因為這樣,縣府教育處目前要求人文將試讀的規定取消掉,理由是人文既然是公辦民營學校,在未額滿前理論上不能拒絕轉學生。但在公辦民營學校的條例中,其實原本賦予學校有很大的自主權,不也是希望這些學校能秉持當初建校時的教育理念?


不了解人文的家長們可能覺得試讀機制存在與否並無所謂,家長和孩子慕名而來難道不能唸? 但就如這位家長最後呼籲說家長和孩子不要再只聽信報章雜誌的報導而去受傷!的確,學校也希望家長們不要只是聽信報章雜誌的報導就貿然將孩子轉入,因為轉學對孩子的衝擊比對家長還要大,但孩子怎能懂的如此複雜的問題(其實有的家長也不懂),所以才要設立試讀的機制,若去掉"試讀"機制,那所帶來的傷害性將會很大。需要中途轉學的孩子,除了家庭因素之外,大部分還是導因於孩子在原就學學校中發生一些狀況,可能是學習問題、行為問題或同儕相處問題。以上的問題嚴格來說,都不會只是單純「孩子轉學」就可以解決,基本上若家長沒有抱持著要有良好的親子溝通互動和親師溝通的觀念,孩子原有的問題轉到新的學校問題還會存在,而且還會因為家長和孩子對新環境適應不良又多了一項問題。通常家長會選擇將孩子轉到體制外的學校,若非家長對這體制外學校有一種憧憬,就是孩子面臨以上的問題但在傳統體制內學校已經無法解決,往往「體制外學校開放式的教育環境」就成為家長希望將孩子轉入體制外學校的想法,但這樣的想法對嗎?不,這樣的想法大錯特錯,而經過"試讀"的機制,能夠讓想轉入的家長和孩子,有機會再度思考自己本身的需求和期待,有沒有辦法在人文裡得到滿足。


以人文為例,據校長粗估,目前校內需要額外輔導(不是課業輔導)的孩子約佔三分之一(1/3為四五年級班群的統計,全校初估約1/8),孩子入學後逐漸顯現出行為或情緒問題就會進入輔導系統,有的孩子經過輔導後逐漸穩定可以離開輔導系統,但有的孩子卻一直留在這系統內無法離開,這中間的差別在哪?重要的關鍵因素不在孩子而是在家長身上,若家長能積極參與孩子的輔導過程,能與學校老師有良好的溝通,願意因應孩子的狀況改變家庭教養的方式,那麼孩子趨向穩定的機會就很大。但無奈的是,有部分家長仍抱持「孩子進入學校就是老師要負責」的錯誤觀念,或是因為家長原本個性因素而造成在親職教養方面,無法形成「父母成就動機」(不是只有當孩子才需要學習動機,父母也一樣要有學習動機),也不積極參與輔導(其實在兒童心理治療時,家長往往也要跟著一起治療才能收到成效),孩子也只好留在輔導系統繼續輔導,結果如何?教育部有明文規定一個班級裡需要特別輔導的學生(例如過動兒,情緒障礙等)不能超過三個,原因就在於這些孩子需要的是特別的輔導課程,甚至上課時還需要有陪讀機制才能讓孩子穩定的坐在課堂裡。因為若有一二個孩子經常不穩定,勢必會干擾到班上其他孩子的學習,這樣對這個孩子和其他同學都不公平。學校成立前幾年,人文沒有試讀機制時,也因為秉持著「一個孩子都不能放棄」的教育理念,所以對於轉學生沒有限制。但目前學校已約有八分之一的孩子需要特別輔導(四五年級有1/3),這樣的比例早已超過學校所能負荷的輔導能力,除了輔導老師外,還要消耗其他老師們許多精力來共同處理孩子的狀況,試問最後受傷害的是誰,大家損失的是什麼?


人文一直強調家長是合夥人,就是希望家長能積極參與孩子的成長。孩子除了睡眠時間之外,一半的時間幾乎都在學校,說實話,很多希望轉入人文的家長,在先前孩子就讀的學校可能經歷過不少的傷痛,而這些傷痛的產生可能包含對孩子問題的焦慮和與學校對談的失望,不可諱言的,也許有些孩子都或多或少帶著家長不以為然的標籤而來,家長自然對人文抱持著高度的期望,然而這些期望是否切實?。所以試讀機制的存在,收穫最大的其實是來試讀的家長,在這一個星期內,老師非常歡迎家長在旁陪讀(為讓孩子呈現更自然的樣態,目前家長陪讀改為在校陪讀,但不進入教室內),家長如果能利用這段難得的機會,沉澱自己焦慮的心,在旁用心觀看孩子與同學 和 老師的互動如何,看看原先貼在孩子身上負面的標籤,貼的對嗎?有什麼方式可以將這標籤撕下來?再想想,這樣開放但更需要主動學習的環境裡,孩子的個性適合嗎?家長自己能否將原先外包商心態轉變成合夥人?若因為某些家長對試讀的疑慮而被迫取消,家長貿然將孩子轉入學校,帶來的問題會不會更嚴重?


因為人文是開放式的教學,學校歡迎有不同才能和專業的家長能到校參與教學,或是進入家長會共同來協助學校推動校務和各項活動,也真的看到不少家長幾乎送孩子到學校後就留在學校上義務班。就如執行長和校長所比喻的,人文就如同一艘大船,船上的機員當然有責任對每個乘客(家長和孩子們)負責,但畢竟一艘船的承載量有限,船長、輪機長和水手們也不可能長期放下本身的專業能力和知識,花費許多時間在處理乘客們行為和情緒所引發的問題,否則最後只好像鐵達尼號一樣沉寂在深海裡了。載浮在台灣這樣混亂的教育擾流裡,人文這艘大船讓許多踏上這艘船的家長和孩子對台灣教育還能保留一絲希望和夢想,我們所抱持的只是用正確適當的方式來愛孩子,如此簡單的心。希望這樣簡單的心,能有更多人用更深層的思考和更開放的心胸來共同維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