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我在某雜誌網站針對家長朋友們有關「親子共讀」的疑問,所做的回應:


嗨,我是吳醫師。很高興看到許多媽媽已經開始和寶寶共讀。先回答幾個常見的問題:1.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和寶寶共讀:我的回答會是,爸爸媽媽什麼時候開始和寶寶說話,就可以開始。當你知道要當爸爸或媽媽時,是不是就開始和寶寶說話?所以從胎兒寶寶就可以開始讀書給寶寶聽,這是最好的胎教。


2.寶寶聽的懂嗎?請問有這疑問的爸爸和媽媽什麼時候開始和寶寶說話,總不會是等寶寶長大的懂話,才開始和寶寶說話吧,所以為什麼要擔心寶寶聽不聽的懂的問題呢?


3.讀什麼書比較適合?只要爸爸媽媽願意抱著寶寶說話,寶寶不會在乎你讀什麼書給他聽,因為他喜歡的是爸爸媽媽的聲音,和爸爸媽媽抱著他用最溫柔最富愛意感情的聲音和他說話的感覺,所以不一定要是童書,以前我的先生看書時,還經常抱著寶寶一起看大腦的結構圖,寶寶也高興的嘻嘻笑,只要是爸媽喜歡看的書(當然不要是怪力亂神)都可以。


4.寶寶都不專心或坐不住怎麼辦?越大的寶寶好奇心越重,只要他看的到抓的到的東西都想碰,連書也一樣(那是因為他不知道書是書),所以我非常建議從胎兒寶寶開始,或六個月內就趕快開始,因為這時後寶寶行動力還不夠,吃完奶很舒服還不想睡時,正好可以抱著寶寶拿著書本唸,讓寶寶從小就培養聽故事的習慣,當寶寶開始坐穩開始爬時,即使經常被其他東西所吸引而亂動,但只要爸媽持續每天唸故事的習慣和固定的時間(例如睡覺前),寶寶慢慢的就會配合。若是寶寶會爬行後才開始要培養聽故事習慣,爸媽的挫折感本來就會比較重,所以一樣是慢慢來,重要的是爸媽不能急,孩子才剛要習慣一種親子互動的方式,本來就要花時間(更何況是靜態的活動),爸媽自己要養成每天固定時段唸故事書的習慣(吃奶後,洗完澡,睡覺前),從三分鐘,五分鐘,在拉長為10 ,15,20 分鐘-----,只要爸媽願意,孩子逐漸都能配合。


所以有沒有注意到,親子共讀最重要的是哪一部份?不是在孩子這邊,而是爸爸媽媽願要能持續唸故事書給寶寶聽。共讀,重要的是「共」字,而不是「讀」字。說實話,其實就是在培養爸媽陪伴孩子的習慣啦,而且是以唸故事這種這麼好的方式。大家可以上媽媽寶寶雜誌的首頁,點選育兒新知的第一篇文章:「教寶寶看書的好處」或是參考 許慧貞 老師寫的寶寶愛閱讀這本很棒的書。祝親子共讀愉快!


http://www.mombaby.com.tw/babycare.php?serialno=0811110005


 


這是我在雜誌網站上的分享:


嗨,我是吳醫師。在偶然的時機裡看到這個網站裡媽媽們的問題和回答,忍不住也打了一些回問,也因此變 成駐站 醫師。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和不同的媽媽們交換意見。我自己的孩子從出生後,除了白天請保母帶之外,下了班孩子都是由我 和 先生共同照顧(我先生也是醫師),而且我曾經有一年多全職媽媽的經驗,所以很能理解爸爸媽媽(特別是新手爸媽)對孩子種種情況的擔憂和疑惑。其實很多照顧寶寶的經驗不見得小兒科醫師都知道,若是未曾當過父母親的兒科醫師,而且沒有親自照顧健康孩子經驗的兒科醫師(很多醫師爸爸其實不見得有實際經驗),對於爸爸媽媽提出來的疑問,可能還會覺得「幹嘛大驚小怪」。我瀏覽一下網站內曾經提問的問題和網站裡媽媽朋友們的回答,發現很多媽媽的經驗和觀念都很不錯喔。我自己很多的育兒觀念也是經由和朋友們討論或查詢網站上不同媽媽們的經驗而來。在此,我提醒要提問的媽媽們幾個注意事項:
1.
若是「疾病」的發生原因和治療,不適合在這樣的網站詢問,因為可能會得到錯誤的訊息,還是請媽媽們問兒科醫師

2.
要詢問寶寶的狀況或發展問題時,請記得寫出寶寶的年齡,特別是兩歲內的寶寶,每個月的發展狀況和照顧上所須注意的事情可能都會不同。另外版主經常再呼籲媽媽們提問時可以先用搜尋的功能,看看要問的問題是否先前已經有媽媽們或護理 師 醫師提出回應了,因為當媽媽爸爸也是應該要有主動學習的態度,有問題不一定就要馬上求得答案,既然可以上網提問,當然也可以先查詢一下資訊,先做一下功課,這樣再問問題時才能問到重點,在看回應時也才能對回應正確與否作理性的判斷.
3.
網內回應問題的媽媽們觀念都還不錯,不過,有的觀念還是要隨著時代和醫學的進步作修正會比較好,這部分若有需要的話,我會盡量利用時間回答,但是若媽媽們提供的經驗和回答已經很不錯,我就不再回應了。因為我比較忙,所以只能說盡量了。

4.
請媽媽們從寶寶出生後就可以找一位可信賴的兒科醫師,不一定要名醫,也不見得要有多好的資歷,重要的是這位醫師願意聆聽和回答媽媽們看似「大驚小怪」的問題,也能注意到孩子疾病以外的狀況,例如平常的生活常規和發展狀況,願意解釋疾病的原因和吃藥時該注意的事項,這樣就是好的醫師了。
祝育兒愉快


 


----------------------------------------------------------


嗨,我是吳醫師。我是兒科醫師,可是我最想和家長朋友們討論的話題是「親職教養態度」。因為很多孩子慢慢長大後生病次數愈來愈少,來兒科的機會也變少。而我在醫院外參加講座時,發現若是講健康的議題,小小孩的家長們參與比較多而學齡兒童的家長參與熱度就比較少,但若是講如何提升孩子的學習力或探討孩子行為問題的教育講座時,家長們都熱切參與和發問。以我當媽媽的經驗以及經常接觸不同家長,我覺得孩子的學習力或行為舉止其實從一出生就應該開始注意,不是說一出生就要準備讓孩子上很多課程,而是一出生後孩子接觸到最多的就是爸爸和媽媽,還有孩子生長的環境。我們不是很清楚「身教重於言教」嗎?教育學者也早已呼籲「教育知道無他,唯榜樣而已」。孩子的健康其實只是親職教養態度的一部份,我相信沒有一個家長願意在孩子小時費心照顧讓他健康長大後,卻在家庭、同儕、學校乃至社會職場中充滿許多學習或行為的問題,可是目前的教育環境和社會環境不是造就了這麼多的問題嗎?所以當孩子穩定成長時,爸媽朋友們也可以開始來想一想自己對孩子教養的態度要如何。


其實不難的,只要從我們本身的行為和觀念開始做起,只要大人有正確的教養觀念,孩子就能沉浸在幸福裡,不管是在家裡在學校在以後的工作場合裡,孩子有自信,有健康的身體和積極的態度,我們當父母親的還需要替孩子擔心嗎?不過,若是親職教育這麼簡單的話,家庭學校和社會中就不會有這麼多的問題了,所以家長朋友們還是要加油認真的學習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