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回覆一位家長朋友詢問我關於慈心小學的情況,他的孩子因為無法進入慈心小學,在等候補的期間先到人文國小,對於這兩個完全不同的體制外學校還不知如何選擇)


其實你應該很清楚孩子適合什麼樣的環境,只是有時反而是我們大人的問題。例如安安,他雖然在慈心托兒所玩三年玩的很高興,但是他常常發出許多的"不平"。例如托兒所每星期的手工主題,給孩子做的手工號稱是適齡的,所以小班、中班、大班,各作各的東西,這點我同意。若是一個孩子,手部小肌肉發展較慢,手工作的比同齡孩子差,老師當然還是稱讚孩子,請孩子慢慢來,這點我也同意。可是若一個孩子,手部發展較快,空間概念和邏輯思考都比同齡孩子快,那這孩子在慈心托兒所教室裡的待遇會如何?這就是安安在慈心托兒所經常面臨的狀況。可以這麼說,安安在托兒所經常是受壓抑。中班時他回來要求我教他大班做的手工,因為老師說中班不能做大班的東西,理由是:否則以後大班時會很無聊。後來我還是敎安安做大班的手工,因為安安的手真的很巧,空間邏輯概念都夠,所以他學的很快(其實他是10月份生,所以很多能力和學籍大一屆的孩子比較起來並不差)。他將作品帶到學校(他其實是有點想向老師表示他是有能力的),結果被說成: 一定是你媽媽做的---- 諸如此類我認為老師不恰當回答的事情。


   當初為了方便還是先登記小學的面試(我家離慈心小學車程不到15分鐘),結果在面試中,也許是上天的安排,碰到了據說是華德福支持派的老師(我事後才知道)。老師在面試時的反應和說法,讓我非常的擔心(不是老師擔心家長,而是家長擔心老師),因為印證了我一直認為華德福教育的偏執性。我所接觸到的華德福要的是將孩子塑造成它想要的孩子,這不就也只是另一種框架嗎?而且包裝精美。其實它的教育思想是落伍的,(當然親近自然親近土地是對的,但這部分的親近感其實也可以是後天培養來的,不見得是孩子生而有的,而且生長環境造成的個別差異性也很重要),有點類似兒童發展學家(祖師爺)皮亞傑的理論,認為孩子的發展有階段性,一個階段尚未成熟時無法跨越下一個階段。所以華德福經常在談7歲前後的變化或幾歲前會如何如何。但是皮亞傑的理論逐漸在兒童心理發展學領域受到許多質疑,因為當時皮亞傑所設計的實驗方法有許多值得討論和改進的地方,這套理論強調早期環境的重要性,所以要給孩子豐富自由的探索環境,但卻忽略個體所受到的文化和環境刺激所演變出來的差異,這問題就大了。但是皮亞傑的階段發展理論也並非固執不變,他強調的是階段性發展的順序,但不同的孩子可能每階段的發展年齡會有個別的差異。楊教授所架構的人文國小教育環境,我覺得比較像是Vygotsky的文化社會學理論,同樣是給予孩子豐富的探索環境,但是會加入大人適當的指引,讓孩子從中發揮出自己該有的能力,而且充分考慮到孩子的獨特性。所以當初安安原本以為自己也會上慈心小學,因為他的朋友幾乎都直升小學。但是面談過後,我確定安安不適合到慈心,所以才趕快走遠路來到人文,試讀一星期,安安自己也很確定他想要當人文的學生,甚至連剩下一個月的托兒所生活都不想再去。雖然我不知道你為什麼會在人文和慈心兩所完全不同的學校中徘徊,但是請先破除對教育理論的迷思,單純從教育觀念和現場教學方式來看,我想,你一定知道孩子適合什麼樣的環境。


   儘管如此,我還是經常推薦家長朋友們替自己的孩子選擇慈心托兒所。畢竟托兒所大環境是好的,大方向是對的,而且孩子還小,有些狀況聽聽媽媽的解釋還能夠接受。但是上了小學,逐漸有自己的思考能力時,媽媽喜歡的學校,就不見得會是孩子喜歡的學校。提供給您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