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啊,管教!



 



我不是親子教養專家,不過我的書櫃裡擺了超過三四十本親職教養書籍。雖說我是小兒科醫師,不過說真的,在兒科醫師的養成教育中,似乎沒有一門課來教我們兒科醫師如何了解「不生病的孩子」有甚麼身心發展的需求,或教養上該注意的事情。可是我們兒科醫師卻可能成為許多家長對教養孩子有疑慮時,想要諮詢的所謂”專業人士”,真是汗顏! 所以在住院醫師的階段,雖然還沒結婚成為媽媽,我就開始多少看一些養兒育女的文章,不過沒有親身經驗,當家長問我一些孩子可能有的發展行為時,我回答得很心虛,這時我真的是”照書養”孩子。等自己當了媽媽後,書櫃裡陸續擺進一些親職教養書籍,再隨著當全職媽媽的階段,有了實際24小時和小小孩相處的經驗後,有些教養書籍會被我束之高閣,但有的書籍卻仍然三不五時的拿出來參考。就這樣,看書,陪安安長大,再看書,再陪安安長大,逐漸的對教養似乎有一點點小心得了,在門診或講座中和家長們分享陪伴孩子的喜悅時,也可以不用太心虛了。


先前有一天我在廚房忙,安安跑來問我:


「媽咪,你電腦裡面的文章是妳自己想的的嗎? 還是書上寫的?


原來剛才我在餐桌上使用筆記型電腦,寫的是研究論文所需要的問卷題目,安安看了內容感到很好奇吧! 於是跑來問我,


我回答:「是媽咪要用到的資料,安安怎麼特別這麼問呢?


安安說:「媽咪你是不是都照書上寫的來照顧我,所以才會這麼好?


「嗯?!


聽了安安這話,我是又奇又喜,奇的是安安為什麼認為我是「照書養」他?喜的是,安安說:媽咪怎會這麼好。我抓住安安用力抱著他猛親幾下,再繼續問:


「我沒有照書養你啊? 因為你是我最親愛的寶貝,所以當然要對你好!


別奇怪,我們母子兩經常是這麼對話的。


結果安安不領情,他說:「你別隱瞞了,我看到三樓書櫃裡有一本什麼你的九歲孩子,什麼神秘的年齡的書啊,你是在研究我啊!


安安說的是: 你的九歲孩子-慎思又神祕的年齡。這本書先前介紹過。不過這次不是要再介紹這本書,而是汪培珽的「管教啊,管教」。這位從自己實際教養孩子經驗為出發的親職專家,經驗都很實際好用。如果擔心自己是新手爸媽沒有經驗,照書養不見得不行。但如果要照書養,也要選對書,不然就會出現類似家長問我的問題:


「寶寶亂丟東西不是不能說他嗎?


這位媽媽說的是,教養書裡寫著一二歲的寶寶原本就很丟東西,這是發展的過程所以不能怪他。但她的疑慮是:難道就這樣放任孩子亂丟東西?


我說:「是不能怪他,但可以教導他,例如弄個箱子,讓寶寶玩完玩具後,陪寶寶一起將玩具丟到箱子裡,就像玩丟丟樂一樣,一方面滿足寶寶,但也順便教導寶寶收拾的觀念,丟了幾次後,再教導寶寶輕輕放才不會破壞玩具。而不是放任孩子亂丟東西!  


以下是這本書書的簡介,說得真是有道理。







---------------------------------------------------

大人都有此觀念,我們的孩子就有福了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但我們得把握機會說,
別等父母想說時,孩子已經無心聽了。 


主張「愛的教育」的汪培珽,也會管教孩子嗎?
哈!愛的教育,從來不等於「不管教孩子」。


現代,沒有天上掉下來的好孩子。
再好的孩子,只要放到不對的環境裡,一樣會變壞。


甚至交給不同管教方式的爸爸、媽媽或祖父母,都可能帶出不同品行的孩子來。
因為現代環境的誘惑太多太大,沒有堅強自制力的大人,很難教出通情達禮的孩子。


放眼所及,那些人見人愛的好孩子,統統是父母用心教養的結果。
「如果你覺得你沒在管教,一樣養出好孩子。」那是你的錯覺。
其實你早已在日常生活的潛移默化中,管理好和教導好你的孩子了。 


當孩子兩歲時,你可以輕易忽略他,簡單帶過任何一件事。
當孩子十二歲時,他也可以輕易忽略你,簡單帶過應該讓你知道的任何一件事。


 「你亂丟書和玩具,它們會離家出走。」這是欺騙。
「你快把飯吃完,等下有糖果可以吃。」這是利誘。
「你再不聽話,我就去把棍子拿來了。」這是威脅。
這些方法,在孩子十二歲之後,將統統失靈。



所有父母都希望,與孩子的濃厚感情,可以長長久久。
於是我們必須先養成一個習慣——好好跟孩子說話。
因為它是一個以「寬厚」為出發點的教養方式。
孩子所要的,永遠是一個,更寬容更平和的家庭。


 管教出守紀律的孩子,無任何捷徑,只需父母的耐心和時間而已。
如果要再多加一項,就是正確的教養方式。如何正確地對待孩子呢?



就是多跟他們說說每一件事情的道理。
世界上的道理何其多,面對一雙雙閃亮亮的眼睛——
其實,你去做了就會知道:

跟孩子說道理,根本是一件不能錯過的人生大樂趣呢!


 不是訓話,不是教條,只是說說為人處事最基本的東西。
與其跟孩子說「工作無貴賤」,倒不如在他們嫌收垃圾的工作很髒時,
跟他們聊聊:「如果這個收垃圾的工作沒人要做的話,世界會是個什麼樣子?」
我還記得當我第一次提出這個道理時,
當時年紀小小的姊姊,眼睛裡卻是大大的「原來如此」。


 當你的話語,讓孩子的內心累積越來越多的「原來如此」後,
有一天,你就會突然發現:
眼前站著的,就是一個通情達理守紀律的好孩子。


我,確實可以看見你眼睛裡的——微笑。 ~ ~ 汪培珽 


參考閱讀: 發展性的管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